原标题:戏曲舞台能否引入演出季模式?
昨天,上海京剧院发布了从本月底开始贯穿全年的演出计划。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对记者表示,将尝试引入演出季制度,从技术上探索拓展戏曲市场的新可能。
所谓演出季制度,指的是艺术院团以年度为单位,提前制定和发布下一年的演出计划。目前,国内不少院团都相继引入这一商业模式,但在戏曲界尚没有普及开来。演出季,能否为戏曲找到更多观众?
甲子回眸,经典剧目再现舞台
上海京剧院成立于1955年3月24日,首任院长为周信芳。在60年里,上海京剧院推出了《宋士杰》《徐策跑城》《智取威虎山》《曹操与杨修》《狸猫换太子》《成败萧何》等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以及众多传统经典剧目。即将于3月21日开始的“甲子回眸”系列演出,就将在一周内上演包括两场主题演唱会、两场大戏和一场折子戏在内的5台节目,和观众们共同回顾60年来的代表剧目。其中,分别于21日、25日晚推出的以传统戏和新编原创戏为主题的两场演唱会,涵盖了上海京剧院成立60年来艺术传承及剧目创作的成果,将演唱《黑旋风李逵》《审椅子》《海港》《龙江颂》《盘丝洞》《镜狮子》《上天台》《战太平》《霸王别姬》等剧目的选段。演员阵容则集结了尚长荣、童祥苓、张南云、李炳淑、夏慧华、陈少云、史依弘、唐元才、安平、王小砖、王珮瑜等一批上海京剧院的老艺术家、中青年优秀演员。
两场大戏分别是史依弘传承童芷苓版《武则天》,和中青两代同演《智取威虎山》。《武则天》是1961年上海京剧院根据郭沫若的同名话剧改编,由马科担任导演。《智取威虎山》是1950年代由上海京剧院原创的现代京剧。该剧根据小说《林海雪原》改编,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改和打磨,终成为上海京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也是京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现代戏代表作。此次上演的《智取威虎山》将分别由何澍、傅希如、蓝天3位中青年老生共同主演。
阔别舞台半世纪的南派武戏《铁公鸡》,此番将亮相于折子戏专场。《铁公鸡》原是连台本戏,其中第三本最精彩,在艺术风格和表演技巧上都具有独创性,因而常常单独演出,成为短打武生的一出重头戏,也是当年南派武生的代表、盖派创始人盖叫天的擅演、常演剧目。这次观众将在这部戏中看到三对武生演员的精彩武打。主演分别是上海京剧院的著名武生奚中路、张帆、王玺龙等。最具看点的是,这是京剧史上唯一一部在舞台上使用“真刀真枪”表演的武戏,这也是该剧鲜少出演的原因之一。
试水演出季,从提前20天到提前一年
记者了解到,除了本月的演出之外,上海京剧院还将在今年5月、8月、10月和12月相继推出四轮演出,分别冠之以“原创之魂”、“青春之歌”、“经典之魅”和“大师之脉”,每一轮都包含大约5至6场演出。这意味着,上海京剧院开始尝试目前在商业演出领域已经相当普及的演出季模式。
在单跃进看来,演出季最大的好处是让演出事先在观众中进行发酵,营造市场氛围,是一种开拓市场的有效方式。但在很长时间里,戏曲界没有演出季这个概念,很多院团还是习惯于先定剧目、演员,再定剧场和时间,导致演出发布时间有先有后,“提前两三个月的有,提前十几二十天的也有,没有规律可言,不利于观众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也就很难养成习惯”。此前,上海京剧院女老生王珮瑜推出了以“余脉相传”为名的老戏展演,在为期10个月里,固定在每个月的第3个周末演出余派老戏,取得了上座率90%的好成绩,很多观众往往是上一场演出刚刚结束,就在售票窗口排队买下一场演出的门票,还有不少年轻观众早早购买了套票。这让单跃进深刻感受到了演出季对推广戏曲艺术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那些本身就有市场号召力的演出,我把它们成为A类演出,通过演出季,完全可以形成市场发酵”。
不过,要提前一年对于整个演出周期内的剧目安排、营销、宣传、票务销售等进行整体统筹和策划,这对院团也构成全方位考验。从这个角度来说,上海京剧院在甲子之年所开展的这个尝试,对于戏曲界来说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