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10年消失90万自然村 中国古村落亟待保护

2015年03月10日21:53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两会观察:10年消失90万自然村 中国古村落亟待保护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 张茜翼)“当务之急是坚决制止大拆大建中带来的开发性破坏。”全国政协委员卞晋平10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强调要保护传统村落,留住历史记忆。

  这一话题在两会期间受到多名委员的热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更是“心有戚戚焉”。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是古诗里的村落。现实中,却是另一幅场景,“这村里站着最后一座房子,荒凉得像世界的最后一家。”提起古村落消失的速度,冯骥才说,“让人心疼”。

  这个曾经在文坛炙手可热的作家,在最近十余年间奔走在中国保护传统文化的路上。他发现,村落里同时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1300多项国家级“非遗”,绝大多数都在村落里,少数民族的“非遗”更是全部都在村落中。

  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10年,中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10年间,90多万个自然村消失。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村落因农民外出打工而出现“空巢现象”。有的古村落经年历久,多已破败,重修无力;有的在匆匆忙忙开发旅游;还有的古村落早已从地图上消失。

  然而,古村落保护过程中,古村落开发成了时髦的话题,一些商机、一些不良政绩随之而来,有的把古村落当成“摇钱树”,随意新建,破坏了村落的古貌。

  卞晋平举例,去年初,江南某市为搞开发区就突击拆毁了一处具有800多年历史、1000多户人家的古村落。面对遍地散落的牌楼部件、碑座条石和船坞残迹,令人为之心痛。

  冯骥才多年在两会上提出的建议受到关注。去年,国务院给传统村落拨款,由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财政局建立了一个传统村落保护的项目。冯骥才带领专家组对中国村落进行了田野考察,发现最大问题是村落没有村落史。

  “要赶紧为这些传统村落建立档案,为传统村落留住乡愁。”冯骥才直言,这种建档,要更加重视图像方式,还要加上摄影,使传统村落档案更加全面、具象、客观、确凿。

  历时半年多,冯骥才及其团队已经为100多个传统村落建立了档案,分布于中国各个省份。想到还有大量的村落等待调查立档,他显得有些焦急和无奈。

  委员们纷纷对村落保护支招。“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具有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传统村落,要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卞晋平说。

  潘鲁生则建议,不仅要出台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保护措施,还要让村民参与其中,让他们既是村落保护受益者,也是村落保护第一责任人。恢复传统营造工艺、保护传统艺人,激发农村文化发展活力。

  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与认定工作。目前,全国已有2555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4.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