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礼溯源:西周时已有军礼 西方军礼在晚晴传入

2015年03月12日14:53  来源:内蒙古日报
 
原标题:军礼溯源:西周时已有军礼 西方军礼在晚晴传入

  我们对军礼耳熟能详,比如举手礼,五指并拢,自下而上经胸前直上至眉尖以上,掌心稍向外翻,备显军人的飒爽英姿。但这举手礼是怎么来的呢?

  在西方,军礼最早起源于古罗马时代。当时,罗马帝国庞大的骑兵军团里,已有了军礼的雏形:每当骑兵们策马相遇,都会相互举起头上戴的面罩。这一方面是向对方表示敬意,另一方面也是为显示自己的脸部,以免被对方误伤。到了“骑士时代”鼎盛期的11世纪,欧洲各国的骑士们已去掉了面罩,改为脱下头盔或帽子以示敬意。

  同时,以举手礼为共同特征的近现代军礼开始发端。其由来有两种传说,虽因年代久远,已不可考证孰是孰非,但它们颇具浪漫色彩:

  一种说法是,1588年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为凯旋归来的将士举行祝捷大会,并亲自为有功将士颁奖。当时,为维护女王的尊严,规定将士领奖时,用手遮蔽眼部,不得对女王平视。这一动作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今天各国军队的军礼。

  另一种说法则是,严肃的军礼来自欧洲中古时代的“情场”。当时,一位公主要下嫁一位勇敢的武士。而想得到公主的武士很多,免不了要在公主面前“刀光剑影”一番。比武之前,武士们列队在公主面前走过,为示意自己被公主“太阳光芒般的美丽”所晕眩,都将手举起遮盖在眼前。渐渐地,这个动作就发展成了敬礼。

  不过,率先正式把“脱帽致礼”的传统改为用手接触帽檐敬礼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克伦威尔领导的新军。那时的英国军人相互敬礼时,右手掌紧贴帽檐,手心向外翻,用以向对方表示自己手中没有武器;同时两腿并拢呈立正姿势,以显军人气魄。法国大革命后,法国军队也先后实行了这一新式军礼。不久,这种军礼又传到美国,进而逐渐传到全世界。

  军礼在中国同样“源远流长”。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军礼作为“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就同“吉、凶、宾、嘉”礼仪一齐并称为“五礼”。中国古代的军礼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拱手礼,据《史记》记载,汉文帝视察军营时,名将周亚夫手持兵器向皇帝拱手,说:“身著铠甲的将士不行拜跪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引起皇帝的赞赏。二是下级通常向上级行的跪、拜之礼。

  鸦片战争后,西方军礼逐渐传入中国。晚清陆军用了半个多世纪才从旧军礼过渡到西式军礼。甲午战争后,经光绪皇帝批准,推出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近代军队礼节制度——《陆军行营礼节》,并在辛亥革命前成为清军通行的军礼。

  我军军人敬礼方式可分为举手礼、注目礼和举枪礼。着军服戴军帽通常行举手礼;携带武器不便行举手礼时可行注目礼;举枪礼仅限于执行阅兵和仪仗任务时使用。

  (据新华网)

(来源:内蒙古日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4.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