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男子研发“劲龙” 传统上创新以续传承

2015年03月16日10:44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湖北襄阳男子研发“劲龙” 传统上创新以续传承

湖北襄阳男子研发“劲龙”传统上创新以续传承

贺怀龙与他发明的“劲龙” 马芙蓉 摄

“劲龙”进学校 资料图 摄

多人舞动“劲龙”,场面壮观 资料图 摄

  中新网襄阳3月16日电(马芙蓉 柴化锐)舞龙是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舞蹈,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传统的舞龙,龙身多节较重,需要多人配合才能舞出各种动作。但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出现一种“劲龙”,该龙轻巧便携,一人掌控也能玩转自如。

  “劲龙”的设计发明者,襄州区文化馆馆长,54岁的贺怀成告诉记者,现如今传统民间活动、民俗文化流失越来越严重,他传统的舞龙基础上创新出“劲龙”,就是希望以舞龙以代表的传统文化,能以新面貌、新形势存在于舞台,永续传承下去。

  记者看到,该龙长10多米,龙身是一条长形布料,上面印有不同的龙纹,与龙头颈部相连。龙鼻环上装有转环,转环上连接龙头拴绳。一个人舞动拴绳,龙身跟着在空中翻腾,变化出各种动作。

  贺怀龙称,传统的舞龙包含龙珠、龙头、龙身(包括骨架和龙衣)、龙尾等,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昂,对参与舞龙人员有诸多限制,需要多人协调才能舞动。而且龙身较大,不易携带和收藏,对场地要求高,不是人人可以参与,也不是时时可以舞动,不利与推广和普及。

  “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进?”贺怀龙一直在琢磨。

  2012年5月,贺怀龙在广场散步时,看到有人在抖空竹、舞彩带,他突发奇想:在龙头后面加一条彩带当龙身,不仅减轻龙身重量还可以一个人玩。

  襄州区文化馆本身有做龙的技艺,贺怀龙按照一定比例,用铁丝、玻璃钢或塑料搭建小型龙头骨架,用硬纸板、彩布等包装骨架,用彩布印上龙纹当龙身。制作过程中,龙头太重,龙身太长,他一遍遍调试,最终把龙头重量控制在0.2千克到1.5千克,龙身长控制在0.8米宽,3米到15米长。牵引龙鼻的拴绳磨手,他又找来转环挂在龙鼻,舞动时旋转自如。

  “一条龙总重量在0.4千克到2千克左右,轻巧、便携;不限场地不限时间,既可一人单舞,也可多人共舞,还能根据身高设计不同的尺寸,老少咸宜。”贺怀龙说,干了30多年文化工作,自感最大的成就和最欣慰的事情,就是发明这条龙了。

  2013年,贺怀龙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请,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和外观设计专利证书。2014年,他以“劲龙”为名注册了商标。

  “取名‘劲龙’,一方面表示舞龙需要劲儿,强调锻炼健身;另一方面希望舞龙能一股劲儿地传下去。”贺怀龙说。

  两年来,“劲龙”多次亮相襄阳各类大型活动,还深入到学校,获得不少称赞。去年5月份,贺怀龙还免费向市民赠送50条“劲龙”。

  曾经,有陕西、重庆和湖北省内不少企业找到贺怀龙,希望能定制“劲龙”,但贺怀龙有心无力。他表示,相比传统的龙,“劲龙”制作工艺简单一些,但是“劲龙”是纯手工活,制作需要经过剪贴、印染、缝制、上色等10多道工序,把所有材料备齐,一条龙一个熟练工缝制下来也需要两天。现在襄阳市面上的“劲龙”都是文化馆工作人员,利用下班空闲时间缝制的。他曾想过聘人制作,但因资金问题,一直没有实现。

  贺怀龙称,让他欣慰的是,现在文化馆同事大多已掌握了“劲龙”的制作技术,其中不乏年轻人。他希望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劲龙”能走出襄阳,在全国普及。(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4.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