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私人美术馆涌现:从私人财富到公共分享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私人美术馆涌现出来。这些当代艺术的私人美术馆怎么这几年来一个接着一个冒出来呢?
不管坊间对其的初衷与目的有怎么样的猜想,在我看来其实是种社会的进步。因为社会的进步体现在这些富有的人愿意将自己的私人财富拿出来给公众分享了。这是社会进步的标致啊。我与这些私人美术的创始人关系还算比较密切,一路走来看着他们努力辛苦地收藏,收藏到一定级别就会拿出来希望给大众分享,然后开始建立美术馆。美术馆是个持续投入的产业,我也看到了他们的艰辛。做美术馆和做自己的私人收藏又完全不一样了。私人收藏可以不对公众负责,可以不对媒体负责,但是美术馆有很多的义务。需要对公众负责,其做的每个展览都是要有教育意义和实际现实意义的,需要对媒体负责,美术馆是个面向各路媒体的机构,媒体又是个更广阔的平台,所以美术馆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需要经过考量的,正面的,积极地,无误的。这已经很难了。再者,美术馆的运营又是一门大学问,不能“任性”啊。对于我来说,如果这几年我想放缓收藏的脚步我便可以慢慢来,而美术馆的大门一旦打开就不能关上了,展览要做,项目要做,还要兼顾美术馆运营、管理、人事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我也想对美术馆的创立者们致敬,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财富真正的意义便是公众分享,回馈社会。
而那些千千万万自己有很好的收藏但是不想或者条件还未成熟去创立私人美术馆的收藏家会做些什么呢?在西方国家其实有很多先例。他们会成立自己的基金会,所有的收藏都归于这个基金会,由专人打理,有专门的空间来做不盈利的展览。这样的空间和展览业对公众开放,但是不用承担美术馆的很多义务。也是一种分享的形式吧。著名的基金会有Dia art foundation, Rubell family collection,DSL collection,Peter Brandt collection等,当然还有最近在风口浪尖的大热基金会LVMH foundation。这些基金会基本都有自己的空间,或是历史悠久的老建筑,或者是由著名建筑师设计,不会在市中心,基本都会在离市中心一些距离的郊外,因为比较空旷,当然价格也没有那么昂贵。每年他们都会策划几次展览,向公众开放。展示他们收藏的作品,这些展示都是在其成百上千的收藏中梳理出来的。只要收藏够多也可以梳理出线索。我相信将来中国也会有更多这样有意思的空间出现,也是同样将自己的私人收藏分享给大家的一个过程。如果不展示,那么收藏来的艺术品只是躺在冰冷的仓库,这和暴殄天物有什么不一样?如果展示不当不专业也如同东施效颦,看着心疼。不过,都在探索过程中,也值得期待了。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