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引入海外综艺版权又陷人傻钱多怪圈
随着中国电视观众对综艺节目的需求日益旺盛,各大卫视的节目模式一直上演着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为制胜市场,这两年各家卫视都或多或少地尝试从国外引进节目版权,加以本土化改造推向市场。事实上,自2010年中国电视界开始在欧美、日韩等国际市场寻找满意的综艺模式以来,的确有许多版权引进节目都创造过收视神话,甚至屡次令市场出现意外反转的局面。
韩综版权漫天要价 难以加入本土元素
现在只要是韩国综艺,价格绝对可以让你感到duang的一下,而且动辄单人10000元/日的顾问来华工作费,让你想不大制作也不可能。某版权机构人士甚至对记者吐槽:“韩国节目版权现在毫无规律和规则可循,都在乱叫价,因为他们以前完全没有版权概念和模式业务”,更令记者担忧的是,基本上韩国综艺节目全都不会像欧美节目那样提供“制作宝典”。
除此之外,即便是引进版权节目,想要成功胜出除了原版模式之外,想要获得成功很多时候最终都是得益于加入了本土的创新元素。比如说《中国好声音》当时的胜出在于打破了中国原有的选秀娱乐节目机制,打破看脸的类型化和偶像化倾向,而投入了更多资源寻找中国本土的“真声音”——这恐怕才是它俘获中国观众的关键因素。
花几千万买海外版权 没资金提高节目品质
据悉,国内电视市场全民引进版权的局面到了2013-2014年呈现井喷态势,终于到了2014年以《奔跑吧,兄弟》的全民热捧,从而创下了版权引进节目的史上最巅峰。
日前,欧美顶级大型季播节目版权输入中国的费用已达到1000多万人民币一季,而最近一则韩国MBC的《无限挑战》输入中国版权突破5000万人民币一季新闻在业内被广泛关注。试想一下,一档节目既然已在版权引进方面投入如此之巨大,再除去签约明星、制作拍摄等几大部分的固定支出费用之外,到底还有多少费用、多少资源可以投入到节目制作、节目品质上面呢?
山寨横行原创疲软 只“拿来”不输出
早在几年前,在电视业界内,如果谁要说原创一档真人秀节目,业内人士都觉得是很可笑的。但市场格局并非一成不变,电视观众的审美疲劳也是有目共睹。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深陷收视上不去、广告拉不来、观众不爱看的漩涡中,其主要原因也在于太多综艺节目缺乏原创精神,仅仅沦为盲从复制的山寨劣质品,在激烈的行业竞争和新媒体潮流的冲击下面临着生存危机。
总归而言,会有越来越多的电视同行意识到,在综艺节目竞争白热化的时代背景下,原创才是真正的“杀手锏”。这也是广电总局每年每台新模式购买名额限定为“一个”的初衷,在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综艺节目的基础上,深挖本土的综艺节目模式,全力探索原创模式,打造真正属于中国的综艺节目,才是让自身立于不败之地的“王道”。
(来源: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