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娱乐如何碰撞出“火花”

2015年03月19日07:18  来源:中国文化报
 
原标题:科学与娱乐如何碰撞出“火花”

  原标题:科学与娱乐如何碰撞出“火花”

《最强大脑》选手现场记忆指纹

  据统计,2014年江苏卫视电视节目《最强大脑》第一季收官后,在48个城市收视率为2.74%,收视份额为10.42%,排名周五档所有节目第一。而2015年《最强大脑》第二季开播后,收视率也日渐攀升,尤其自3月6日开始的中德脑力对抗赛,最终也以2.306%的收视率,创下第二季《最强大脑》的收视率新高。

  娱乐与科学“联姻”

  《最强大脑》是江苏卫视推出的大型科学类真人秀电视节目,旨在集结国内最优秀的脑力高手进行娱乐竞争,源自德国节目《Super Brain》。

  作为一档综艺节目,娱乐是节目的核心,“秀”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情节、节奏、演员、演技,甚至戏剧所要求的矛盾冲突。《最强大脑》在选手选择上成功抓取了观众的猎奇心,而嘉宾也选择了观众眼中较“热”的面孔,整个节目过程既有现场效果,又有后场花絮。在第二季的播出过程中又加入了“燃烧吧大脑”这一环节,颇受观众喜爱。

  “《最强大脑》相对可以满足人的求知欲望,而这是其他娱乐节目很难做到的。”《最强大脑》的科学评审、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魏坤琳说。

  中国传媒大学教师张芊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只有将科学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观众才能以科学为由享受娱乐,以娱乐为名接近科学。”她说。

  数年前,日本节目《超级变变变》曾经一度引发收视热潮,展现了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在国内电视节目中,一些将娱乐与科学相结合的节目也在近年内频繁出现。央视二套的《是真的吗?》,通过实验的方式对微博上热议的话题进行验证,其中很多都涉及科学问题,录制现场则采用嘉宾竞猜的方式,选择错误的嘉宾还要接受相应的“处罚”,增强了其娱乐性。湖南卫视自2012年开始不定期地增加了《快乐大本营》的子栏目《啊啊啊啊科学实验站》,该栏目是以“科学实验+娱乐Talk Show”的形式呈现,每期邀请明星嘉宾参与不同的科学实验,曾展示物理、化学等多方面的科学知识。以科学为名的娱乐节目已然在电视节目中独树一帜。

  合理把握科学与娱乐的比例

  在魏坤琳看来,科学不是娱乐,甚至不是一些知识的堆砌,更多的是一种探索和思考世界运行规律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准则。“如果没有很大的利益回报的话,人脑不会去使劲思考,心理学上叫做‘认知吝啬’。因此太‘烧脑’的、纯科普的节目很难取得大众性的成功。而《最强大脑》除了感观冲击力大、情节安排合理外,没有堆砌过多的科普知识也是成功的原因之一。”魏坤琳如是说。

  如何把握好科学与娱乐的比例,是这类节目能否持续受到关注的关键问题之一。科学知识给大众的印象往往是深奥晦涩,而娱乐往往带给大众放松与欢笑。如何把艰深晦涩的科学知识与活泼娱乐的节目形式相融合,似乎成为了电视媒体的难题:过度娱乐会使观众出现审美疲劳,无法获得知识层面的信息,而过多的知识信息又会导致节目丧失娱乐性,收视率下降。

  “《最强大脑》的收视率相对是稳定的,但与其他娱乐节目相比并不算很高,毕竟大家回家打开电视希望得到放松,所以唱歌跳舞类的节目的收视率还是最高的。有一些观众可能对人脑的奥秘和能力极限比较好奇,他们成为这类节目相对稳定的收视群体。”魏坤琳说。

  杜绝过分娱乐化

  《最强大脑》等科学真人秀节目带给大家娱乐的同时,也有一定的科普意义。张芊说:“这类节目吸引人们关注科学,将枯燥的科学知识以大众最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

  但同时,这类节目的火爆也引起人们的反思和忧虑。“过度娱乐化可能会将观众的猎奇心理引导到不恰当的地方,对于‘天才’和竞赛的关注大于对于知识本身的了解。同时,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在科学知识的使用上难免不够严谨和全面,也可能产生错误信息。”魏坤琳也提醒观众警惕社会上的一些人利用脑开发的幌子,提供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商业训练项目。

  魏坤琳还表示:“科普类节目结合很好的电视媒体呈现形式,应该会有持续的市场。就《最强大脑》而言,如果能去掉人们对心理学的一些误解,让人认识到人脑的奇妙和脑科学的重要性,就已经非常好了。”

(来源:中国文化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4.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