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戏曲院团引入演出季:知难而上的尝试
近日,上海京剧院引入演出季制度,公布了从今年3月底开始贯穿全年的演出计划,以求从技术上探索拓展戏曲市场的新可能。无独有偶,上海淮剧团日前也宣布,今年将推出贯穿一整年的名为“四季”的淮剧演出季。这两则消息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尽管目前演出季在戏剧市场已非常普遍,但戏曲院团推出演出季的情况并不多见。演出季制度会对戏曲院团探索市场化带来哪些作用?又有哪些难处?
戏曲演出缺乏完整精密的计划
“现在大家所说的戏曲演出季一般指戏曲集中演出的时间段,它的长度没有限制,而真正的戏曲演出季是戏曲院团或剧院以年度为单位,提前制定和发布的下一年演出计划安排。”国家话剧院导演查明哲说,演出年度可以从年初算起,也可以从年中的任一月份算起至下一年的这一月份。在演出季里,演员、剧团、剧院以及其他相关机构可以进行周密的投资预算,签订一系列合同与协议,有步骤地统筹和安排演出、票务、推广等各项工作。
随着国内戏曲演出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近年来,各大院团经常打出各种演出季作为宣传品牌。比如“国家京剧院金秋演出季”“国家大剧院新春演出季”“北方昆曲剧院大观园演出季”“保利剧院五月演出季”“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天蟾逸夫舞台演出季”等,这些演出季一般可持续1至3个月,有的可长达半年,各家院团也会在实际演出前几个月进行预热和宣传。
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相较于其他演出类型,戏曲演出的受众规模较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戏曲界没有演出季这个概念,很多院团还是习惯于先定剧目、演员,再定剧场和时间,导致戏曲演出发布的时间也有先有后,有时提前两三个月,有时提前十几二十天,没有规律可言,不利于观众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也就很难养成习惯。
“美国百老汇的演出安排也是提前一年发布的,尽管实际演出可能会有微调,但基本不变,也就是说观众来百老汇看戏,也是一年之前就计划好的,不管是演员还是观众都有一个可参照的日程表。”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谢伯梁表示,反观国内的戏曲演出,由于临时性的任务演出比较多,缺乏完整和精密的安排,造成了一种“急就章式”的仓促演出,这不利于整个戏曲市场的长线发展,而现在戏曲院团引入演出季使得整个演出更有计划性,这才符合演出市场的规律,这是文化市场规范运作的标志,也是戏曲市场化程度提高的标志。
演出季帮助院团铸品牌
按照演出季的安排,今年上海京剧院在3月份推出两场主题演唱会、两场大戏和一场折子戏在内的5台节目后,还将在5月、8月、10月和12月分别推出“原创之魂”“青春之歌”“经典之魅”和“大师之脉”四轮演出,每一轮都包含5到6场戏曲演出;而从本月开始,上海淮剧团率先登场的小演出季“春和景明”已经推出了3台精彩的淮剧演出,包括传统名剧《牙痕记》和新编历史剧《忠烈门》等。从市场规律来看,这两大院团提前安排演出计划,不仅便于人员和资源的集中调动,也便于造势宣传。
“提前公布剧目名单,在观众的话题中充分发酵,营造一种舆论氛围,长此以往也能形成自己的戏曲演出品牌。”国家大剧院演出部副部长孟鑫说:“最近3年,我们连续举办了‘黄梅戏艺术周’‘越剧艺术周’,今年还举办了‘昆曲艺术周’,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也算一个个小演出季,坚持做的时间长了,观众就会知道每年这个时候国家大剧院都安排戏曲演出,以便提早安排好时间。”
除了营造宣传氛围,打造戏曲院团的品牌以外,演出季的制定主要强调票房营销的计划性,时间上的优势可以让戏曲演出套票打折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提高剧目售票的出票率。而且通过网络票务统计,戏曲院团能尽早预知票务销售情况,对接下来的实际演出工作做相应调整。
“有次去美国演出,当地的演出商一年前就把票全都卖光了,我们去就只是履行一个演出过程,对于我们演出院团和演出商来说,演出各方面收益和安排都按计划进行,心里非常有数,而且由于票全都卖出去,演员的表演信心也很高。所以我们一直在学习和借鉴这种长线演出季的模式。”北方昆曲剧院副院长曹颖表示,我们能提前对票务进行统计,如果在演出前一两周的情况依然不好,比如出票率小于20%,我们可以跟演出商之间协商,采取应急措施,比如邀请慈善机构参与,将本次演出变成慈善演出等方式。
院团独立运作演出季难处不少
虽然演出季制度能够帮助戏曲院团提前计划未来的工作任务,而且可以使观众提前预知演出计划并做出相应的安排,但由于与实际演出时间相距较远,这使戏曲院团在先期策划、宣传推广、市场启动、同期运营等各方面面临挑战。
“运作整年的演出季对于剧院来说可能相对简单一些,作为经营者他们毕竟有自己的盈利渠道,但对于院团来说却不容易驾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祯表示,有的戏曲院团没有自己的演出剧院,可能连演出场地都租不起,而且即便场地费不是问题,借助别家演出商的剧场也要看这家演出商的档期跟自己的档期合不合适。
“对于驻场演出来说,戏曲院团提前排出一年的演出计划还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涉及外地巡演,这就没法说了,即便戏曲院团能提前那么久,外地的演出商也未必能提前一年列计划,他们一般提前两个月左右才向戏曲院团发出邀请。另外,戏曲院团与演出商之间的合作也充满变量,比如,戏票预售情况不好,戏曲演出院团和当地的演出商是否能顶住票房压力坚持执行这次演出计划?一旦演出院团和演出商中一方出现问题,演出季就有可能只是一个‘空头’计划而已。” 国家京剧院一位内部人员向记者分析。
查明哲从内容创作的角度分析了演出季引入的难度,在他看来,现在的戏曲,经典的剧目都是历史传承下来的,优秀的新戏曲作品创作很难,数量也很少,基本上都是在经典保留戏曲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这样对戏曲院团内容上提出挑战,“即便能提前一年的时间安排出演出季的演出计划,但是如果缺乏新作品,演来演去每年就那么千篇一律的几出戏。”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