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湖扩容重现千年前古貌 坐船将能直达钱塘江

2015年03月27日10:21  来源:钱江晚报
 
原标题:湘湖扩容重现千年前古貌 坐船将能直达钱塘江

  美丽的湘湖,现在受到了越来越多市民的喜爱。双休日,不少杭州人也喜欢自驾来到这里游玩。这里风景秀丽,丝毫不比西湖逊色,目前还能免费停车哦。

  近日,一个好消息传来:湘湖旅游度假区要扩容啦。目前,湘湖旅游度假区扩容方案已通过省级部门联席审查。根据方案,扩容后的湘湖旅游度假区面积将达35平方公里,比现在的湘湖面积大近一倍,并力争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根据《总体规划》确定,湘湖旅游度假区总规划面积为35平方公里,东至临浦快速通道,西至时代大道-三江口,北至萧西路-湘湖北路-城山山脊-美女山山脊-闻兴路,南至绕城高速公路。总体定位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围绕历史文化湘湖、自然生态湘湖、休闲度假湘湖三条主线,充分发挥“湖、江、山、城”和“一湖三园”四大旅游综合体为基础,全面提升以“名湖观光、历史体验、休闲度假、节庆游乐、康体养生”等为核心成为集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生态人文旅游目的地、商务购物旅游首选地。

  35平方公里版图,重现葫芦形古湘湖

  经过10多年的保护开发,湘湖一期、二期分别于2006年4月和2011年9月建成开放,目前湘湖度假区建成面积达18平方公里,恢复湖面3.2平方公里。

  根据湘湖扩容方案,三期将是湖面建设的收官之战。值得一提的是,湘湖三期扩容将还原古湘湖的“葫芦形”,度假区总体面积也将由目前的18平方公里扩容到35平方公里。

  湘湖管委会景区管理科副科长介绍说:“历史上的古湘湖,水域面积比现在大多了,呈狭长的葫芦形,有大肚子,中间收窄,建有跨湖桥,头上面是收缩的小嘴。”肚大嘴小,正是标准的“葫芦形”。

  公元1112年,时任萧山县令的杨时,“以山为界,筑土为塘”奠定了今日湘湖的基础。当时,杨时筑湖,是为了农事,解决旱情,后来湘湖水源灌溉周边9乡14万亩稻田,留下了“水能蓄潦容干涧,旱足分流达九乡”的佳话。可以说,杨时对于湘湖,就好比苏东坡、白居易之于西湖。

  杨时可能很多人没听过,不过有个很有名的成语——“程门立雪”,杨时正是成语中的主人公。

  40岁那年,杨时到洛阳拜程颐为师,正巧碰上程颐静坐小睡,杨时便肃立等候,当时天降大雪,等程颐醒来,雪已经下了有一尺深了,后人用“程门立雪”,比喻读书人毕恭毕敬求学师门。

  现在,杨时千年前奠定的湘湖版图,即将重现,随着湘湖三期工程的推进,湘湖“葫芦形”日渐清晰。 据了解,湘湖三期将新开挖湖面2.4平方公里,整个保护与开发工作将于2016年10月1日前完成。

  今后从湘湖坐船能直达钱塘江

  根据规划,今后湘湖也会像西湖一样,连通钱塘江,成为一个活湖泊。湘湖三期建成后,从萧山老城区的南门江下水入湘湖、出三江口,经浦阳江直至临浦,建成一条秀丽壮观、可比肩杭州运河的水上黄金旅游线。“到时候游客可从萧山老城区南门江下水入湘湖、出三江口,经浦阳江直至临浦新城。” 湘湖旅游度假区(湘湖新城)工作委员会、闻堰镇党(工)委书记韩长来介绍,湘湖三期将突出“通江连河做活水”的概念。

  通江,就是湘湖与钱塘江连通,通过小砾山排灌站已建航道,游船可直达钱塘江;连河,就是通过石岩山河与萧山南门江相连,与输水河道相连,使南门江能坐游船进入湘湖;活水,就是利用钱塘江优质水资源通过湘湖流到萧山中心城区。未来,扩容后的湘湖,西面将与钱塘江三江口相通,东与南门江水系相连,南与东方文化园水系相接。

  打造“萧山范儿”五星级旅游度假区

  为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湘湖将在融合资源,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上做足文章,三湘湖三期期规划中将建设三江口公园、风情小镇、慢生活街区、金融商务组团、游艇俱乐部、度假酒店等,形成成为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休闲旅游集聚区。

  在湘湖旅游度假区内,一大批旅游综合体项目已经摆上日程,杭州乐园、东方文化园、极地海洋公园等4A级景区将进行提升改造,像极地海洋公园就将新建一家极地鲸豚馆,引进、展示更多的极地动物;万豪逍遥山庄度假酒店、开元旅游综合体、青少年水上运动极地、湘湖精品购物村、眉山休闲街等旅游综合体项目将按照规划一一开工,力争在2016年建成度假型、主题型、民宿型等住宿设施12家,日夜不少于30项休闲活动和不少于10条旅游主题线路。

  其中,杭州乐园和烂苹果乐园,已经成为杭州青少年和儿童的欢乐场;眉山岛旅游综合体,哈佛大学在国内的陶瓷实验创作基地建成后,每年将邀请国际国内专家在湘湖边举行学术研讨会。

  另外,还有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东方文化园、勾践祠、老虎洞山等人文历史景点,未来的湘湖将串联起一个大大的湘湖旅游度假区,一天两天还不一定玩得转。

(来源:钱江晚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4.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