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之子忆父:月光族倾家裸捐 对赝画视而不见

2015年03月28日12:16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徐悲鸿之子忆父:月光族倾家裸捐 对赝画视而不见

  原标题:徐悲鸿之子忆父:月光族倾家裸捐 对赝画视而不见

  中新社南京3月28日电 题:徐悲鸿之子忆父:“月光族”倾家裸捐 对赝画“视而不见”

  中国现代画家徐悲鸿是“月光族”,收入用来藏画,去世后其创作、珍藏的2400余封画作悉数捐出;对仿造赝画,他“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要“给人一碗饭吃”。27日,徐悲鸿之子、70岁的徐庆平在南京深情忆父。

  江苏宜兴是徐悲鸿家乡。白发苍苍的徐庆平,回到彼时熟悉、父辈曾创作起居地的南京,往事沉浮,老人感慨不已。当日,他为内地、香港“笔墨含情,致敬悲鸿——纪念徐悲鸿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启幕。

  作为子承父业的唯一后辈,徐老感激先君启蒙之教:父亲和蔼,从来不打孩子,但严格,每天因公务繁忙无法与孩子见面,但坚持给孩子的习作批字。

  “直到现在,我也没有见过像父亲那样勤奋的画家”,老人说,他的画室有个天窗,天气好时画油画,光线不好就画国画,笔耕不辍,没歇着的时候。

  徐悲鸿一生经历丰富,游历西方诸国,32岁学成归国,36岁时抗战爆发。民族危亡之际,他赴东南亚举办6次画展,现场售卖,所得赠予抗日阵亡将士遗孤、流离失所的难民。

  那一年,新加坡记者黄金辉记录下这一幕,后来黄金辉出任新加坡总统。徐庆平一次在与黄金辉总统见面时,吃惊地被这位“前记者”告知,父亲当年义卖后乘最后一批船离开新加坡回国,若他登上另一艘船将不堪设想,“后者被日军打沉,永葬太平洋底。”

  战争的残酷暴虐,给予徐悲鸿创作动力。徐庆平回忆,抗战胜利的前两年,父亲从国外义展义卖归来,在迁至四川的中央大学执教,每天走山路、摆渡过江到学校上课,“1943年,他人生那段最艰苦的岁月,诞生了密集巨作,都是在偏僻山区里煤油灯下完成的。”

  父亲声名远扬、公职众多,但徐庆平从小丝毫未感家中宽裕,后来,他才从母亲廖静文那里知道,父亲大多数收入都用于收藏画作。他说,父亲去世次日,其毕生创作、珍藏的2400余封画作,悉数捐给国家,“连同家门钥匙,包括房屋、家具,都一并转交到时任文化部长茅盾手中。”

  对作画毕生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徐悲鸿,对市场上众多造假赝品态度却是耐人寻味。徐庆平听母亲提起,一次父亲去北京画店游逛,突然看到有人作假他的画,父亲未提出异议,他装作没看见,淡定经过,只是说了一句,“给人一碗饭吃”。

  时光如梭,白驹过隙,家父诞辰120周年之际,徐老感慨:父亲毕生的一切,与艺术难以分割。风雨过客,笔墨千秋,先逝安然,精神永在。(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4.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