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台艺术看武汉文化繁荣

2015年03月30日08:06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从舞台艺术看武汉文化繁荣

  原标题:从舞台艺术看武汉文化繁荣

后台里的汉剧演员。资料图片

  高山流水,琴弦知音,从知音文化看武汉历史巨变,武汉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而闻名中外。

  武汉琴台大剧院,大型原创歌剧《高山流水》不断演绎着传奇,为中外观众带来了一场场艺术盛宴。歌剧的唱腔不仅融入了楚剧小调的特色,主角的念白更是以武汉方言代替了普通话,大自然中的高山、流水与星辰共同唱出“天籁之音”,重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因为一曲相知而成为“知音”的千古绝唱。

  舞台艺术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和精神领地。在武汉,汇聚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情和人文图景的汉派戏曲文化,正好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文化成长历程,成为其文化传承发展的标志性符号。

  梳理武汉舞台艺术文化发展脉络,其蓬勃发展与当地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化紧密相连。“汉腔作为武汉语言文化的承载,具有强烈的艺术性和戏剧性。它融入戏曲等表演艺术中,形成独具韵味的曲艺,拉近了与大众的距离。”华中师范大学朱建颂教授分析说。与曲艺结缘60多年的表演艺术家何祚欢,将湖北评书与武汉人的性格结合起来,推出品牌节目《都市茶座》,成为江城百姓茶余饭后的精神享受。

  武汉自古以来“九省通衢,得水居中”,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汇聚了南腔北调,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剧和楚剧为代表,孕育了浓郁的汉派文化。在关键历史变革时刻,武汉的领头羊精神对武汉舞台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著名表演艺术家何祚欢说,“梅兰芳先生多次到武汉来演出,他认为武汉是中国京剧码头当中的‘三鼎甲’。”

  武汉戏曲不仅有辉煌的过去,更有活跃的当下和充满希望的未来。如今,武汉市拥有8个成建制的市属文艺院团。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浪潮下,各个文艺院团纷纷转变艺术生产运作方式,使得江城舞台精品迭出,每年演出将近2300场。武汉汉剧院的新编汉剧《宇宙锋》,起用以王荔为主演的一批青年演员,走进武汉各大高校,赢得青年学生一致好评,同时还荣获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而这只是武汉传统戏曲文化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变革与发展的一个缩影。

  武汉楚剧院以艺术院团体制改革为契机,面向市场,走进大街小巷,连续推出《回乡过年》《三月茶香》两部农村题材大戏,为百姓们送上一场场湖北风味十足的演出。武汉人民艺术剧院转企改制后大胆探索,开始触摸音乐剧,与英国戏剧团队合作,成功打造了儿童音乐剧《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武汉京剧院则依托“二度梅”得主刘子微的社会影响,以当代都市生活为背景,开发最能代表汉风水韵的市井风情和码头文化资源,上演了现代京剧《三寸金莲》等“三部曲”。武汉歌舞剧院立足本土文化,推出了《筑城记》《高山流水》等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精品。武汉杂技团推陈出新,创作的杂技光影秀《秘境奇光》实现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武汉说唱团则以浓郁的方言文化打造深受百姓喜爱的贺岁喜剧,先后推出《一枪拍案惊奇》等一系列特色文化精品。

  华中师范大学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守华教授表示,武汉以其包容万象的胸怀承载着不朽的文化,武汉的历史沿革见证着武汉戏曲文化的变迁。戏曲因武汉而流光溢彩,武汉因戏曲而充满诗情画意和文化魅力。

(来源:光明日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4.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