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子坡遗址宋代古井保存完好 古人也住“小户型”

2015年04月02日14:16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凹子坡遗址宋代古井保存完好 古人也住“小户型”

  成昆复线攀枝花市仁和区凹子坡遗址发掘工作继续探秘——

  宋代古井啥样?千年以前古人居住房屋多大?3月31日,成昆复线攀枝花市仁和区凹子坡遗址首次公开,一个疑似千年以前居民生活的环境呈现眼前。

  日前,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员对成昆复线攀枝花市仁和区凹子坡遗址进行发掘,考古中,发现一口保存完整的千年古井,以及人们建设房屋的“屋基”、生产用土地等。

  □罗本平 文/图

  古井保存完好

  3月31日10时许,位于半山腰的凹子坡遗址发掘工作还在继续,十余名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挖掘坑内的泥土。在发现有石砌建筑、瓷器残片等物的地方,发掘人员用铲子等小型工具,蹲在坑内仔细清理周边的泥土,确保文物不被损坏。

  在周边已经清理完的发掘坑内,有一个井状的大坑,格外引人注意。“根据不同土壤层的堆积,初步确定该遗址为唐宋时期遗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易麟介绍,发掘坑内的大坑为千年以前宋代古人取水的一口水井。判断其为水井,是因为古人建地窖时,会使用灰浆填缝,但水井不会,以便于水流的渗透。此外,该井还与周边地区山区水井特征相似,不是深井。

  易麟介绍,水井深约1.5米,井口为不规则圆形,直径为1.6米至1.7米左右,井壁内侧嵌有石头,石头已经不同程度沙化,井口的石头堆砌有明显落差,推测古人取水到井边之后,用水瓢将水舀进水桶或直接将桶放进井内取水,“保存如此完好的古井,在攀西地区还是第一次发现。”

  古人也住“小户型”

  在水井坑附近,还有十余个发掘坑,在两个发掘坑内,有着许多圆形坑洞,深浅不一,其中有一个坑内有18个坑洞。“这些为柱坑,古人建房使用木头等柱子留下的。”易麟讲述,拥有多个柱坑的发掘坑,疑似为古人居住房屋的一部分,因目前还未发掘完,古人居住房屋面积有多大并不知道,但从柱坑来看,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封闭环境,面积约有10平方米左右,但具体用途暂时不能确定。

  在一个正在发掘的坑内,已经出现一个由石头堆砌的小型建筑物,长度、大小、用途等暂时不能确定。

  在古井的右侧,有一块疑似耕地的遗址,田间隆起的部分,疑为古人耕种留下的痕迹。“整个发掘区域有一千多平方米,发现有古人居住的遗迹、有田地遗址、有水井遗址,初步判断,在这个区域内,至少当时是有人居住,并从事生产生活的。”易麟说,通过发掘凹子坡遗址,可以了解古人当时的生活环境等。

(来源:四川日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4.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