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市场推动“非遗”的传承

2015年04月05日15:49  来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评论:市场推动“非遗”的传承

  如果能借助现代的手段来传播,让“非遗”更“潮”一点、更精致一点,“小众”有可能变得“大众”一点,更受欢迎一点,我们想推广和传承“非遗”的心愿就又完成了一点。

  本期专家:广州文木文化遗产服务中心主任、广东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朱钢

  很多人觉得“非遗”就是濒临灭绝的手工艺,事实上这个概念很大,除了民俗、民间艺术等之外,表现在艺术品上的就是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了。有人说,传承“非遗”的方法就是收藏,我们不能否认市场对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的作用。

  就拿古琴来举例,如今北上广,尤其是北京,学古琴、藏古琴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不是所有的“非遗”都可以在当代再被炒起来,有一些注定要被时代所淘汰。那么,为什么偏偏是古琴被炒热?它具备了什么被炒起来的条件?在我看来,可能跟它入门技法相对简单有一定的关系,而且文化信息量大,时尚、有范、高雅,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社交场合的谈资。

  我们不得不承认,所谓的“艺术品收藏热”确实推动了非遗的发展,好的古琴价格上涨迅猛,对“古琴热”起了一定的拉动作用。再拿同样是“小众”的珐琅来说,因为价格在收藏市场中抬头了,所以从业者才会愿意增加投入。

  是否从另一个层面讲,有“载体”的“非遗”相比更容易获得被传承、热捧的机遇?看起来好像是这样。比如玉雕,更因为其材质的稀缺而被追求,工艺也广泛流传。但没有这些“载体”的“非遗”,也会因为承载了文化习惯和信仰而被时代推动。

  对“非遗”的保护是多维度的。除了收藏,我们还可以把它们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像广彩就完全可以以更现代的面貌“存活”在我们的生活里,而这些传统艺人不一定能做到,需要跨界的人才去实施,实现设计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除了教给大人们如何去收藏、鉴赏、投资艺术品外,我认为还可以教会孩子们如何去与“非遗”接触。

  在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我们要采用更多手段。在不同的生活节奏下,人们的欣赏趣味会不断发生变化,本来被当作“小众”的艺术不一定就没有乐趣。如果能借助现代的手段来传播,让“非遗”更“潮”一点、更精致一点,“小众”有可能变得“大众”一点,更受欢迎一点,我们想推广和传承“非遗”的心愿就又完成了一点。记者林琳

(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4.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