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格萨尔》“活态化”文化现象“任性”传承

2015年04月08日16:38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综述:《格萨尔》“活态化”文化现象“任性”传承

  中新社西宁4月8日电 (罗云鹏)“《格萨尔》说唱艺术发展至今已超出英雄史诗的范畴,其文化现象传承已遍及诸多领域,可谓‘任性’传承。”青海省格萨尔研究所所长黄智8日告诉记者。

  据不完全统计,《格萨尔》史诗共有一百多万诗行、两千多万字,比《伊利亚特》、《奥德修记》、《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吉尔伽美什》等世界五大史诗的总和还要长。中国2006年将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09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社科院《格萨尔》研究中心主任降边嘉措介绍,中国对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王”的研究始于明代,比国外早约200年,这一观点颠覆了部分国外学者一直认为的《格萨尔》诞生于中国,而研究始于国外的说法。

  “格萨尔是以‘活态化’的形式传承发展,艺人不仅靠口耳相传,还有神授、圆光、掘藏、顿悟、智态化等独有史诗传承类型”,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所藏族文学研究室主任诺布旺丹说。

  “随着一批格萨尔说唱艺人的老去以及现代文明对藏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改变,格萨尔文化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巨大冲击”,黄智说,“现在《格萨尔》史诗研究、挖掘和整理已有突破,不仅存在于民间艺人、藏传佛教寺院,更有文学、网络、影像、主题旅游节会以及交响合唱等新领域的突破”。

  据了解,《格萨尔》史诗藏译汉项目将于2018年完成,藏族著名作家阿来长篇小说《格萨尔王》版权已成功借助“重述神话”图书项目输出至英国,分别以意大利语、韩语、英语等多种语言在海外出版,藏文《格萨尔》少儿读物也已于2014年5月发行,同年,首部《格萨尔》传统体育专著付梓。

  玛域格萨尔网是中国首个格萨尔文化数据库网络平台,该网站创办人多杰坚措表示,互联网的新鲜血液注入《格萨尔》史诗研究之中有利于《格萨尔》史诗文化的抢救、保护、继承和发扬,也使得格萨尔文化的影响力借着现代化的传播渠道发挥更加便捷高效的作用。

  “我们借助了影视人类学的研究方式已经记录了一批格萨尔艺人说唱,纪录片《圆光中的格萨尔文化》已于上月开拍,对挖掘、抢救、传承、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现实意义。”黄智说。

  青海省民族语动漫发展中心主任张景元认为,《格萨尔》最大的魅力在于其丰富的想象力,“格萨尔题材的动漫作品将在未来几年陆续推出,其中的故事一定会比《哈利·波特》《指环王》更精彩”。

  在中国藏区,各地政府纷纷打造格萨尔文化品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玛域格萨尔文化旅游节”、“格萨尔赛马文化商贸旅游节”、“果洛甘德格萨尔马背藏戏艺术节”等主题旅游节会已屡见不鲜,国家级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于2014年成立。

  据了解,青海玉树籍《格萨尔》工作者阿宝还将《格萨尔》中的“世界公桑”整理改编成大型音乐合唱,2014年为青海果洛州州庆创编的大型交响合唱《格萨尔赛马成王》藏文唱词。

  中国目前唯一的格萨尔圆光艺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格日寺才智仁波切说,“《格萨尔》不仅是我们藏族人的宝贝,更是全世界的文化财富,格萨尔王统一不同部落,带来各民族和平与友好,这值得继承和发扬。”(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4.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