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医学教授"墓墓志铭发现:其曾割肉为母治病

2015年04月09日10:39  来源:西安晚报
 
原标题:元代"医学教授"墓墓志铭发现:其曾割肉为母治病

武敬墓志志盖拓片上的文字清晰可见

  本报讯 (记者 张佳) 元代的“医学教授”和当今的医学教授有什么不一样,元代从医者的境遇是否如偏见一样不入九流?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段毅昨天说,通过对韦曲镇皇子坡元代“医学教授”武敬墓中的墓志铭研究表明,这个元代“教授”不是职称,而更倾向于他的行为。

  元代习医者并非方技末流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2008年7月时曾对韦曲镇皇子坡村北的元代医学教授武敬墓进行了发掘,当时出土了一方墓主人武敬的墓志。志盖正书“皇元敕授延安路医学教授故武君志盖”16字,墓志以楷书书写,25行、满行25字,共计665字,墓志较简短略,但却记述了墓主人武氏家族历经金、元两代的家族史。

  据墓志铭记载,墓主人“世家京兆之周至”, “高祖以儒医鸣”,知其高祖是一位著名的儒医。这些年来,陕西考古研究院的专家对这方墓志一直做着持续研究。

  段毅说,此前多认为宋代以前“医者”与“卜百工之人”同列,地位低下,且多与巫术相混杂,自西汉武帝起历代统治者“独尊儒术”,选拔人才和任用官吏,均以儒学人才为主,科技类人才均被统治集团列入“方技”类,而被视为末流,习医者也算在其中,虽然历史上也有因医而入仕的记载,但大多入仕者都以自己的医者职业为耻。

  但是,从武敬的墓志记载中的“高祖以儒医鸣”这句话可以看出,随着元代对医学的不断重视,从医者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大量儒士籍医而仕成为了一种趋势。武敬墓志开篇以其“高祖以儒医鸣”的记述,应是对这一历史时期对儒医重视的反映。

  “教授”在元代或偏向于动词

  墓志中记载,墓主人武敬“自元贞始元,授安西医学教授”。有人对“教授”二字产生好奇,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个元代的“教授”算哪一级的职称呢?元代的医学教授与现在的医学教授又有什么不同?

  段毅通过研究认为,元代的“教授”二字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教授”,它更偏向于动词,理解为他在医学领域传道授业似乎更为妥帖。

  根据墓志记载,墓主人生前是一个大孝子,原文记载为“妣夫人有疾,尝刲臂以救,其天性仁孝若此。”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即使身为医生,在当时重孝的社会环境下,为了医好母亲的病,武敬甚至不惜割自己手臂上的肉为药引为母治病。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元代孝道至上的理念。

  段毅认为,这600多字的墓志铭,为研究墓主人生活时期的医学史、关中地区的儒士文人群体,特别是儒医世家,提供了重要历史资料。

(来源:西安晚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4.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