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5年贡献42项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5年04月09日21:40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河南25年贡献42项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新华网郑州4月9日电(记者桂娟)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9日揭晓,河南的郑州东赵遗址和河南隋代回洛仓与黎阳仓粮食仓储遗址双双入选。

  自1990年我国开始评选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以来,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已有42项名列其中,几乎每年都有一至两项考古发现入选,充分显示了河南文物大省的地位。

  新入选的郑州东赵遗址是我国夏商周考古的又一重大收获。考古人员在遗址内发现大、中、小3座城址,其中小城始建年代为新砦期,中城始建于二里头二期、废弃于二里头四期,大城为东周战国时期,此外,遗址内还发现商代大型建筑基址。3座城址在一座遗址内同时发现,为推动我国夏商周研究提供了重要新材料。

  东赵小城是郑州地区嵩山以北发现的第一座确认的新砦期城址,对解决新砦期文化面貌、性质及归属问题有极大帮助;中城是为数不多的二里头时期新建城址,集中成片的圆形地穴式遗存、集中出土卜骨的祭祀坑以及墙基槽内奠基遗存等现象在同时期其他遗址中未见;发现多条二里头时期环壕,可对研究二里头时期偏早阶段聚落设防及规划提供新的研究课题及材料。种种迹象表明,东赵遗址中城应为郑州地区二里头时期一重要据点。

  新入选的回洛仓与黎阳仓粮食仓储遗址是为配合中国大运河“申遗”而进行的考古发掘项目,两座代表隋代不同类型的大型国有粮仓的同时发掘,以超前丰富的考古新资料全面揭示了我国古代地下储粮技术完备时期的特大型官仓的概貌和储粮技术水平以及储粮的种类,对于研究和复原隋代大型粮食仓储全过程具有前所未有的丰富价值。

  回洛仓遗址的发掘展示了隋代都城具有战略储备和最终消费功能的大型官仓的储粮规模和仓窖形制特征,这里的仓窖大而深,容量大,数量更多;黎阳仓则显示出依托大运河而具有中转性质的大型官仓的性质特征,这里的仓窖口大而较浅,便于粮食的储备和转运等。

  专家认为,两处仓储遗址的考古发现为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提供了隋代运河开凿和利用的珍贵实物证据。目前,两处仓储遗址考古公园的建设也在同时进行之中。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4.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