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邛崃石塔寺石塔:南宋时供有真身舍利(图)

2015年04月14日15:01  
 
原标题:专家解读邛崃石塔寺石塔:南宋时供有真身舍利(图)

  2014年12月18日,文物工作者对邛崃高何南宋石塔的塔刹(塔顶)进行维修时,在塔顶内发现一圆形石函,内放置有一50厘米见方的记事碑和一铜制构件(佛像背光),记事碑称,这座名为“石塔寺石塔”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塔顶内藏佛舍利。

  昨日,省社科院研究员、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祁和晖,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冯修齐,大慈寺方丈释大恩等齐聚邛崃高何,就邛崃南宋石塔的新发现展开研讨。专家认为,石碑上记载的“……上塔顶宝珠头舍利佛牙等……”的内容可以采信,至于舍利的来历不必深究。

  佛塔中有舍利吗?

  谭继和认为,邛崃是南方丝绸之路的第一站,也是魏晋以后,从西域传来的佛教经成都继续南传的重要通道。从碑文的记载看,云游到“大宋国西蜀郡邛州火井县”并建造石塔和大悲寺的安静大和尚是一位品级较高的僧人,他在建造石塔的过程中先后得到了三家人的资助,分两次建造该塔。第一次建造了塔身,在塔身第一层四面的题匾上,都有“释迦如来真身宝塔”字样,可见当时安静大和尚已经准备好了舍利等佛宝,准备供奉在石塔内。第二次得到资助建造塔顶的时候,安静大和尚在,记事石板上明确记载:“佛牙一座并银合子铁铃四个在大悲院石塔顶内……”谭继和认为,安静是一位高僧,“不打诳语”是出家人的首戒,所以安静留下的碑文是可以采信的。在南宋乾道年间该塔建成时,在塔顶供奉了佛牙舍利。

  据邛崃市文物局相关人士介绍,考古人员没有发现塔顶宝珠头部石函有打开过的任何痕迹。“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宝塔内还供奉有真身舍利。”

  冯修齐表示,佛教传说,中国有19座佛舍利塔,此前四川发现三座,这是四川发现的第四座舍利塔。

  舍利从何而来?

  祁和晖介绍,佛舍利最初分为8份,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将佛舍利分为8万4千颗,8万4千应是虚数,极言其多。根据佛经记载,佛舍利有全身舍利……万分之一舍利、如芥子许舍利,都是真身舍利。

  冯修齐表示,按照佛经,舍利可以有替代品,例如金银、琉璃、水晶……甚至清净沙石,供奉舍利是表示对佛的虔诚,对于“石塔寺石塔”舍利的来历,不必深究。由于“石塔寺石塔”是全国重点文物,没有必要把塔刹(即塔顶)打开寻找舍利,以免破坏文物。

  大慈寺方丈释大恩表示,近年来发现了很多舍利塔,按照佛经,不管是真身舍利还是替代品,都应视为真身舍利供奉。

  记事碑还能读出什么?

  谭继和认为,通过分析“石塔寺石塔”早期的和新发现的碑文,碑文不是很通顺,不是文人所写,有可能僧安静级别虽较高,但文化程度不高。

  冯修齐表示,“石塔寺”原名“大悲院”,在记事石板上称其为“勑賜大悲院”,说明此寺是由皇帝下诏修建的,“勑賜”的寺院是不多的。

  谭继和表示,除了指明“石塔寺石塔”内藏佛舍利这一重大线索,新发现的记事石板本身也具有文物价值,南宋理学盛行,刻在“石塔寺石塔”记事石板上的地名:“新城乡清和里” “礼泉乡永宁里”,都有儒释结合的特点,是值得重视的文化路标。

  成都晚报记者 汪兰(图片由邛崃市委宣传部提供)

(来源:成都晚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4.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