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阎彤
戏剧产业化就仅仅是不拿政府一分钱或是卖点衍生产品吗?刚刚在朝阳九剧场演罢《蠢蛋》的导演饶晓志的回答却是否定的。作为出身于孟京辉团队的独立导演,已经拥有了相对固定的班底,且靠《你好,打劫!》、《你好,疯子!》、《咸蛋》、《东北往事》等剧确立了以导演为核心的工作室模式。于是,以“特许加盟”的形式走出京门似乎已是水到渠成。虽然用饶晓志的话说,“孟京辉是星巴克,而我们才仅仅是包子铺”,但尚处于运作初期的“品牌落地”模式,或许将成为未来民营戏剧的生存之道。
地方原创力弱
视版权输出为救命稻草
在《蠢蛋》的排练场,除了任素汐、董博、王戈三位剧中演员外,来自成都的三位演员全程观摩了排练,首演时更是录制了整场演出。回到成都后,他们将利用这些信息和资料落地排演。而这也正是饶晓志戏剧工作室近两年正在探索的戏剧连锁模式。饶晓志说,“现在几乎没有一家民营戏剧机构可以乐观地去卖票,大家都在找做市场的方式。像孟京辉那样可以同时有几组演员在全国演《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或是《恋爱的犀牛》的直营方式,我们还做不到。”眼下,“饶晓志出品”已经在上海、深圳、成都、西安等城市落地上演,无论是单纯的版权输出,还是对方从剧目前期运作便介入共同投资,这种合作都可谓双赢——即便当地演员的能力还不能和北京同日而语,但这种方式或许是目前地方原创力相对较弱的态势下,在当地培养话剧受众的一根救命稻草。据饶晓志介绍,“曾经我的一出戏未经任何授权便在绵阳演了起来,成都的公司马上代表我们去处理版权事宜。”不过,这种版权意识往往是针对商业运作或恶意复制,这半年来,已有台湾艺术大学以及墨尔本及悉尼等地的10所大学剧社先后与饶晓志工作室联系搬演《你好,打劫!》的授权事宜。对此,饶晓志的做法是无偿授予。
资源共享,品牌落地有待深入开掘
虽然这种特许加盟的方式并非民营戏剧机构的专利,此前已有北京儿艺的儿童剧联盟子公司落地长春、太原、乌鲁木齐等地,但合作方式还仅仅停留在经典剧目搬演的层面。近些年以都市情感剧著称的导演李伯男,却已经在品牌落地上实现了与京外院团的深度合作。据李伯男戏剧工作室制作人田旭介绍,“目前与工作室签约的院团有福建人艺、浙江省话剧团、山东省戏剧研究所,而即将签约的包括了重庆市话剧团以及新疆话剧团和宁夏话剧团,除了成熟剧目的版权输出外,李伯男还会定期去为他们执导新戏。比如他为浙江省话剧团执导的《画皮》等剧,为那里带去了戏谑又不乏深刻的新现实主义题材。而且这些院团中很多都是转企改制院团,有商业运作上的需求,而我们的戏相对来说易懂,所以落地便利,合作几乎都是一拍即合。此外,这些院团在当地大多有自己的剧场,也可以承接我们剧目的演出,品牌落地可谓双方获利之举。”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