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界首彩陶的前生今世

2015年04月16日10:44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安徽界首彩陶的前生今世

  安徽界首彩陶的前生今世 【解说】“圈内水汪汪,三年就有两年涝。团起沙河泥,来把红盆烧。红盆走四方,换来米粮度饥荒。”这首歌谣描述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省界首市彩陶生产的最初历史原貌, 展现了当地老百姓的勤劳与智慧。 【同期】彩陶博物馆工作人员 于飞 我们这座沙盘,记录了田营十三窑的群众,在很久很久以前,他们生活和生产的一些场景。 【解说】4月14日,记者来到安徽省界首市计村,探寻了界首彩陶处于陶器时期依然留存下来的遗迹,这些窑大多已经坍塌,窑上面已经长满了树木。界首彩陶历史上主要分布在安徽颍河界首段南岸,有13个村子,村民大都以冶陶为生,村以窑为名,俗称“十三窑”。 计村现年六十七岁的计文刚,是现如今唯一一个现在还在做陶器的艺人。从事这个行业四十多年了,老人以对这个行业特有的情怀,做着最后的坚守。 【同期】计村老艺人 计文刚 现在老百姓都不做了(陶器),我是坚持立场做到底,我要不做就失传了。 【解说】而界首的彩陶经历了建国初期的繁荣,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现代工业产品的冲击,界首彩陶曾一度衰落。 【同期】国家级文化遗产传承人 王京胜 有一段时间,界首彩陶名声大振,出口到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香港、包括新加坡。所以当年有一段时间很兴盛,但是那一段过去之后,就是说时代的变迁,彩陶处于低落的状态。 【解说】2006年,该制作技艺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期】国家级文化遗产传承人 王京胜 2006年被国家命名为首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国家的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艺术品的需求,对文化的需求都增加了,所以也有市场了,原来这彩陶一件才几块钱,十几块钱,现在都上千块。 【解说】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加之彩陶秉承了唐三彩遗风,又吸收了剪纸、版画的艺术风格;刻画上,除以传统题材为创作对象外,还着重吸取了现代生活的艺术元素,广受人们欢迎。 成展鹏 潘利威 赵强 李振威 界首报道

  关键词:

  分类名称: 文娱前线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4.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5. 黄坤明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工作会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