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不会为票房而改变艺术风格
本报记者 周南焱
【人物档案】
韩国电影导演金基德今年才刚55岁,可他已是头发花白。出现在媒体面前的他,脑后扎着发髻,穿一件泛旧的T恤,脚蹬一双旧登山鞋,看上去像位个性十足的修道之人,可是他的言谈却十分温和友善,丝毫没有大导演的派头。
在亚洲影坛,金基德的确是个独异的存在。他的电影以思想悠远深邃而闻名世界,曾屡屡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大奖。他的作品始终关注底层边缘人物,既充满情爱、暴力的争议,也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反思人的本性。
此次担任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国际评委,金基德甫一亮相便表示,会更专注具有思想深度的影片,而这和他个人的创作风格是一脉相承的。事实上,尽管他在国际影坛名气很大,可是因为影片太过艺术,票房成绩向来不好。但他却表示,会一直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不会为了票房或迎合大众而改变。
问:您什么时候知道天坛奖的,有什么印象?
答:之前就听说过天坛奖。我也知道“天坛”在汉字里的意义,以“天”字命名的奖项很有意义,应该是最好最优秀的意思,被授予天坛奖的电影应该是最优秀的作品。作为一个韩国电影人,我很荣幸能担任评委。姜帝圭导演之前也担任过评委,不过我没有跟他有过这方面的交流。这次看到参赛片单,发现有很多优秀的影片,要评选出最好的作品,还真要费一番脑筋。
问:您跟贾樟柯、娄烨、王小帅这些导演很熟,可他们的作品在中国市场生存很艰难,您觉得艺术片的出路在哪里?
答:我很欣赏这几位导演,还很喜欢姜文、张元,也注意到了宁浩、陆川导演,他们都有好的作品。宁浩的商业片很成功,拍得也不错。贾樟柯、娄烨、王小帅的电影在中国市场不受欢迎,票房很低,这些情况我很清楚。其实我的电影在韩国也是类似情况,票房也不好,几个大电影公司一般不会给我投资拍片。中国市场现在很大,电影公司也很多,不知道以后他们的情况是否会改观。
我觉得电影节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要扶持和帮助艺术片导演,让他们的作品为更多人知晓。这次评委和主竞赛单元片单的构成,也并不是那么商业娱乐化,评委中有很多以艺术片见长的导演,北京国际电影节也会起到扶助艺术片导演的作用。
问:您的电影风格比较极端,是否会改变风格让大众接受?
答:我的电影就是我的人生和思想的呈现,如果单单为了吸引更多人去看,为了更多的票房,去改变电影风格,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容易实现的。这个世界本身充满悲伤、不幸,也有暴力的一面,我只是把世界真实呈现出来,给观众带来一些思考。我的电影虽然没有进入过中国院线,但很多文艺青年看过我的影片,像《空房间》《春夏秋冬又一春》,就有很多影迷知道。这让我也觉得很讶异,中国观众的欣赏水平还挺高的。
问:为什么您的作品偏爱关注底层边缘人物,关注极端困境中的人生?
答:人生有很多种不同的生存方式,我的电影只是表现人生的一种生存状态。其实,前天晚上我出去转悠,看到很多工作人员在为电影节的开幕而辛劳,有的人在铺红地毯,有的人在挂宣传材料。但电影节真正开幕的时候,这些劳动者没有机会去观看的。这些劳动者身上发生的故事,我更感兴趣,我喜欢在电影里表现底层边缘人物。
问:现在很多韩国导演来中国拍片,您有这方面的拍片计划吗?
答:很多韩国导演来中国拍片,最大原因是为了赚钱。韩剧和综艺节目在中国很流行,中国观众以为韩国导演的水平很高,其实那些来中国拍片的韩国导演不具备高水平,拍片完全是急功近利。有些韩国导演以为中国市场大,中国投资也多,想来赚一票,这种想法就不对。当然,也有韩国导演拍了不错的合拍片,像金泰勇的《晚秋》就不错。
如果我来中国拍片,会看重两点,一是拍的片子有利于提高中国观众的欣赏水平,二是也有利于提升我的电影的艺术性,还能有中国投资方参与。如果做不到这两点,只是利用中国投资方,我不做这种无意义的事情。目前我还会观察一段时间再作决定。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