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段建珺正在创作作品。 刘文华 摄
图为段建珺的部分剪纸作品。 刘文华 摄
图为段建珺的展示他的剪纸作品《乳香飘》,该作品为国内一乳业企业高管订制创作。 刘文华 摄
中新网4月18日电 题:内蒙古国家级非遗剪纸传承人自我发展寻出路
作者 刘文华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在剪纸艺人手下化成美丽的图案,这门老手艺曾是中国大众爱好,带给很多人欢乐、期许。如今,剪纸逐渐变为“非主流”,一些剪纸人也前途未卜。曾获很多剪纸界奖项的内蒙古国家级非遗剪纸的传承人段建珺,正使出浑身解术寻求出路。为此,记者探访了他的“突围”之路。
段建珺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的一个文化产业园内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我现在正与这里合作,产业园出场地与一定支持,我出我的手艺。这种合作挺好,虽然不给我发工资。”他笑着说道。
记者注意到,产业园内有一栋建筑以剪纸为主题,内部装修有很多剪纸展示和与剪纸相关装修设计,还有舒适的会客室。“这里便于对相关合作的洽谈和对剪纸感兴趣的爱好者交流,”段建珺指着会客室介绍道。产业园内人很少,显得有些冷清。“我们正策划过段时间的芍药节活动,期待让更多朋友能来这里,也聚聚人气。”
除了与产业园的合作,段建珺还开店自销剪纸。“我的3家店里经营的都是高端剪纸产品,从近200元的小幅作品到几万元的大作品都有,很多人选择购买我店里的剪纸送朋友表达祝福。”记者来到其中一家店面,在近3个小时时间,店内未有顾客光顾,“坦白说最近销售不太好,基本与成本持平吧。”
段建珺在自身寻求出路的同时,也在“抢救”当地剪纸技艺。他自掏腰包搜集当地老人剪纸作品,持续了近20年。“很多老大娘都剪的很好,再不抢救就没机会了。”
段建珺也期待着剪纸行业的规范。“我的作品都是原创内容,很多作品被人盗用,还有一些不好的剪纸作品充斥市场,对整个剪纸行业损坏很严重。”
“剪纸怎么发展,怎么能让剪纸人有尊严,怎么能让剪纸能更好的回归社会等等这些问题是我反复思考的,希望我能最终找到对的方向。”段建珺如是说。(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