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祖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重见天日

2015年04月22日20:33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道教祖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重见天日

  道教祖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重见天日 【解说】日前,记者从江西省考古所了解到,经过半年多的考古发掘工作,道教祖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重见天日。据专家介绍,在中国古代,大上清宫是道教的祭神之所,是在敬天祭祖的基础上形成的建筑群落之一,遍布全国,但规模大小不一。其中,道教祖庭龙虎山的大上清宫在江南宫观中居首,素有 “百神受职之所” 和“仙灵都会”之誉。 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位于上清镇东陲,距嗣汉天师府约1公里。正在发掘的位置为遗址的玉皇殿区域,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已发掘2000余平方米。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介绍说,目前已发现的宫观建筑基址有龙虎门、玉皇殿、三官殿、二处碑厅,周廊、厢房等;遗址还出土了大量宋、元、明、清时期的陶瓷器碎片及各类建筑构件,其中不少是十分精致的琉璃瓦,反映了宫观从宋到元明清各时期不间断延续活动的过程。 【同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所长 徐长青 这些出土遗物主要有宋代到元明清各个时期的陶瓷器、生活用具,这些瓷器非常精美,从宋代元代明清时代的一些陶瓷器分析,表明这个地区这个区域里面从宋代到元明清时期都有人类活动,刚好与那个北宋时期道教在这里设坛开始传播的时代刚好吻合,这也能从另外一个侧面可以证明就是这个区域正是龙虎山大上清宫的主体。 【解说】据史料记载,自汉魏道教在龙虎山地区兴起以来,道教传播不断壮大。唐武宗赐额“真仙观”,北宋徽宗改“上清观”,元武宗加名为“大上清正一万寿宫”,大上清宫由此得名。历经元、明、清,大上清宫规模不断扩大,屡经兴废。至康熙赐御书“大上清宫”匾额时,建筑规模达两宫12殿24别院,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成为天下道教正一教的祖庭,在道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重要作用。1930年,大上清宫因一场意外大火被整体焚毁,埋藏于地下,80余年后才得以重见天日。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信立祥在考古现场实地考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考古发掘是国内第一次规模最大的道教遗址发掘,也是中国道教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 【同期】国家博物馆 研究员 信立祥 由于受政治的影响,我们对于宗教考古一直重视不够,特别是对道教考古重视不够。而实际上道教对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是具有重大影响的。 【解说】信立祥还表示,现存的建筑遗迹体现了明代完整的宫观建筑布局,是中国南方地区迄今所发现的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元明清皇家等级的宫观建筑遗址,是不可多得的古代宫观建筑实例,为中国古代宫观建筑规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记者华山 江西龙虎山报道

  关键词:

  分类名称: 文娱前线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4.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5. 黄坤明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工作会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