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混搭昆曲评弹和摇滚 彩排小样未播先火

2015年04月28日15:57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新乐府”混搭昆曲评弹和摇滚 彩排小样未播先火

“新乐府”总策划卢中强

  “民谣在路上”火了之后“蛰伏”达三年之久的卢中强,在4月初的大观园剧院里,用一场昆曲与现代音乐的跨界与混搭,宣告了他的回归。

  昆曲和评弹是“新乐府”的首次尝试,此后,他将把这种尝试推及到更多传统戏曲中。这源于他对传统戏曲现状的深切感受:惨。除了京剧、昆曲、徽剧、黄梅戏等这些较大型的剧种,因为有票房,有资金扶持,也有大家的重视,发展的还算不错外,还有诸如湖南的花鼓、安徽的庐剧在内的上千种小的戏曲生活的非常艰难,而且消亡的速度非常快。

  熟谙流行音乐的他,想用更符合现代音乐表现形式的手法“嫁接”传统戏曲。在保留传统戏曲完整唱腔唱段的前提下,赋予它们更现代的表现手法。为此,他将这个计划命名为:“新乐府”。他希望“新乐府”能让传统戏曲在流行文化的包围中突围而出。“新乐府”5月2日正式首演时将由三段组成,最先是昆曲,接下来是评弹,最后则是山人乐队的民族摇滚。如何让三种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天衣无缝的衔接在一起,是“十三月”唱片创始人卢中强考虑了多年的问题。于是,在之前的彩排中,音乐制作人陈伟伦为昆曲和评弹,加入了大量的摇滚音乐元素以及冬不拉、古筝等民族乐器。

  卢中强在听完陈伟伦发过来的小样后,心里还有几分忐忑。4月16日,他试探性地把“新乐府”的彩排小样发布在微信上,没想到,很快便刷爆了朋友圈。这时候,他心里有底了。

  对成功推出过“民谣在路上”的卢中强来说,把视角从民谣转到戏曲,包含着他的巨大“野心”——他想拯救日渐式微的传统戏曲。他希望把传统戏曲用符合现代人审美习惯的“衣服”包装起来,精雕细琢,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它们。他说,这是“新乐府”的核心所在。

  ■姜宝君

  1

  小剧种消亡速度很快

  在音乐学院学习西洋乐器并一直走在流行音乐前沿的卢中强,曾经一度非常不喜欢戏曲。但在40岁后,他逐渐正视自己与传统戏曲的渊源:“这是我血液里的东西”。他从小在剧团长大,母亲是黄梅戏演员,大院住着三个剧种的演员:黄梅戏、京剧以及徽剧,他每天一起来听到的都是戏曲的唱段。

  他想让传统戏曲有更好的传播。而传统戏曲的现状,也给了他极大的紧迫感。对于传统戏曲的现状,他用了一个字:惨。除了京剧、昆曲、徽剧、黄梅戏等这些较大型的剧种,因为有票房,有资金扶持,也有大家的重视,发展的还算不错外,还有上千种小的戏曲生活地非常艰难,而且消亡的速度非常快,“比如湖南的花鼓、安徽的庐剧,这些方言小剧种它真的有可能会消亡”。

  即便是评弹这个在江南水乡还颇有受众的戏曲,其发展现状也令人不甚唏嘘。“新乐府”有一个环节是与评弹的跨界,卢中强在寻找到最终的合作者、上海评弹团副团长高博文之前,他委托自己的校友、音乐制作人吴梦奇去苏州评弹学校,找一些优秀的学生到北京一起研究。结果吴梦奇去了一天之后特别失望,“那儿的高年级孩子甚至连一整段经典唱段都唱不下来。”

  在“新乐府”5月首秀之后,卢中强将“先往南方发展”,寻找一些比较偏的剧种,用类似昆曲与现代音乐跨界的方式来嫁接这些小的剧种,“这可能是留存它们的比较好的方式”。

  在开始有意识用更好的方式传播传统戏曲之前,还浸润于流行音乐中的卢中强在对民俗文化的记录和留存上做出了积极的尝试。2002年,《同一首歌》来到湖南怀化,那一期主打“民族”牌,作为音乐总监的卢中强找到一个叫阿幼朵的女孩,将三首民歌剪成一首,并加了一些后期的制作,没想到,这首歌在贵州一直火到现在。2013年,卢中强参加贵阳迷笛音乐节后,去贵州一个景区游玩,当地人夹道欢迎他的到来,人们奔走相告,“做《苗岭飞歌》的人来啦”!

  这也让卢中强很受触动。成立“十三月”唱片公司后,卢中强就一直注重中国元素。他们做了一些既极具中国元素又脍炙人口的音乐,比如苏阳的宁夏“花儿”、山人乐队、马条的新疆元素、川子的老北京元素……这是近年来第一次有那么多不同的民族、民间元素被大规模地带入流行音乐的视野中。正如卢中强说,“‘十三月’签过的这些音乐家和参与录制、记录的这些音乐,应该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能够留存下来。其中的收藏价值,是音乐挺重要的一个意义。”

  2

  6分钟的“混搭”昆曲小样引来投资

  当卢中强再次面对“流淌在血液”里的戏剧时,他愈发感到传统戏曲的精深与博大,“戏曲是几百年来古人留下来的智慧结晶,值得我们给予充分的尊重”。他不愿仅仅为了流行,而把戏曲最美好的东西丢掉。“新乐府”的想法呼之欲出的同时,他也无比纠结:迟迟找不到传统戏曲与现代音乐更好的结合方式。

  虽然“新乐府”具体形式还没有成型,但卢中强心里却非常清楚,“尊重戏曲”必须是“新乐府”的核心,传统戏曲的内核不能丢。他越来越不喜欢“中国风”和“民族风”那种“洒狗血”的创作方式,“我们看不到‘工匠精神’,看不到一种由浅入深、由俗变雅的艺术提炼,这是‘新乐府’一定要避免的。”

  卢中强决定先从昆曲入手。当他看了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演出的现场录像,看到那些外国人在台下也看得非常认真时,他也更加确信,“中国传统戏曲里面一定有在世界上可以广泛传播的通用语言”。

  2013年,卢中强和他的“新乐府”正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他特意将研发团队定在了上海。为此卢中强找了非常顶尖的电子音乐家以及有特别深厚的古典功底的音乐家合作,但一直有一个瓶颈无法突破,“录音作品很好听,但没有办法在现场表演”。

  2014年11月,卢中强带着“无法在现场表演”的苦恼找到了多年的搭档陈伟伦。在听了卢中强的想法后,陈伟伦用轻声而坚定的语气说道,“这个应该可以做到”。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第一版小样完成,听完后开心得手舞足蹈的陈伟伦,把这段6分钟的小样发给了卢中强。卢中强一听,心中的苦恼迎刃而解,他的“新乐府”计划也终于可以公开了。

  卢中强将这段小样发给了他的各位朋友。当时卢中强了解到荔枝电台刚收到一笔融资,他就发给了在荔枝电台的朋友,听完小样3分钟后,这位朋友决定“要掺和这个事”。在曲目不断丰富完善后,他又找了一家视频直播网站,这家网站同样爽快地给予了支持,“投资规模不亚于一线艺人办一场演唱会。”

  “新乐府”的彩排小样发布后,“新乐府”未播先火。很多音乐界的朋友纷纷点赞,称卢中强为他们想做却不知道如何做的事,开了一个好头。3

  多种音乐发生“化学反应”

  当以短发示人的古筝演奏名家常静步态轻盈地走入排练现场,不由得提醒人们,乐队里“高手云集”。在打击乐界,长得眉清目秀的刘恒以“小黑”的昵称更为人熟知,他的工作台里收集着各种打击乐器,随手来上一段便是意趣盎然;编曲人、耀乐团队长兼DJ王璐,用最新的“利器”水晶球提升音色;穆热阿勒弹拨冬不拉,为乐曲增添独特的韵味;有着“Scratch 怪人”之称的DJ李欣,现场混制魔力般的音效……

  在这群高手里,陈伟伦是他们的“技术主脑”。如今“新乐府”在朝着尽善尽美的方向发展,回想当初接到卢中强给他的任务,对跨界略有接触的陈伟伦仍然不无感慨:确实很难。“这是第一次真正的把一个戏曲的完整唱段融合到新的音乐中”。

  陈伟伦对制作流程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变化:先在录音棚里将两位昆曲演员的唱段录制下来,录制的时候,把昆曲中很散的地方规整到有速度的节奏中,再把纯人声提取出来,纳入他的编曲体系里重新进行编曲。随后把编曲小样发给乐手,让他们根据自己最擅长的东西进行融合。“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录下来,然后再做减法”。

  在融合之中,即便是一些细节的加入,陈伟伦总是有意外的惊喜。他发现,冬不拉和古筝居然能发生“化学反应”,一些小的打击乐器,也能为音乐增加一些小的情趣。

  陈伟伦曾经做了一版昆曲《好姐姐》的小样发给现在乐队的Mix DJ王璐,王璐觉得有些单薄,又录制了一些效果发过去,陈伟伦收到后特别欣喜。后来一聊才知道,王璐拿到的编曲不知道什么原因,其实是少了两轨音效的编曲,而王璐加上去的音效,再加上原来两轨音效,正好有一种巧妙的结合。

  在这种有意或无意的碰撞中,陈伟伦对于昆曲的唱词唱腔也不断熟悉,从中不断发现昆曲的惊喜之处,陈伟伦对这次表演的四段昆曲如今已能倒背如流。同卢中强一样,陈伟伦也对那些“形式主义”的结合日渐排斥,比如,用昆曲的唱腔去唱流行乐曲,他认为这些都是“坏”的结合,“新乐府”与这些“创新”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他们必须充分尊重昆曲的特色,完整的表现昆曲的唱腔唱段。

  对于昆曲演员来说,这同样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饶子为和马靖两位来自北方昆剧院的年轻演员,愿意来尝试这种挑战。对于他们来说,“新乐府”最大的感受是新颖。而能让他们接受之处还在于,在融合中,昆曲的唱词、唱腔基本都没有改变,“只是在拍子方面有些微调,比如将四拍的改成两拍”。不过因为演唱、伴奏毕竟和纯粹的昆曲舞台有所不同,他们在表演时,需要格外保持注意力,“掌握好自己的节奏。”

  正如卢中强在构思“新乐府”时所想的那样,“昆曲、评弹就像一个人,在每个时代,他的五官、四肢等基本属性是不变的,但他穿的衣服可以随着时代去改变。只是困难在于,我们如何找到一件合适他的衣服。”

  他一再强调,这个改变是恰当和合理的,而不是粗暴的。

(来源:北京晚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4.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5. 黄坤明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工作会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