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等成为上海博物馆“忠实粉丝”

2015年05月05日08:56  来源:文汇报
 
原标题:学生等成为上海博物馆“忠实粉丝”

  原标题:博物馆“忠实粉丝”是谁?

  调查显示,上海仅一成居民常去博物馆、美术馆。不过,记者从上海旅游局了解到,上海博物馆的参观者络绎不绝,尤其是在节假日——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上海博物馆参观人流每天都超过最大承载量。是数据出现了“冲突”?当然不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博物馆有一大群“常客”——附近居民、学者、学生、文化艺术品从业人员……这些都是博物馆“忠实粉丝”。

  家住静安区新闸路的退休教师刘奶奶已69岁,但教历史的她对博物馆始终格外关注,不但自己是上海博物馆的“常客”,还经常领着读小学的孙子来这里参观。提起上海博物馆,刘奶奶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每周必去的地方就是上海博物馆,那里的文物包罗万象,而且讲解员讲得透彻,既开了眼界又长了见识,怎么也看不够!”

  今年35岁的上海白领王先生5年前因为工作原因变成了上海博物馆的“常客”——当时刚改行从事艺术品基金投资的他,对艺术品价值一知半解,作了不少失败的投资决策。单位领导看到他,摇头直叹:“小伙子挺聪明的,就是文化底蕴差了一点,博物馆都免费了,为何不好好利用?为何不到博物馆去看看实物、摸摸门道?”这句话彻底让王先生惊醒。之后,他只要休息就泡在博物馆,对各个时期的文物、艺术品及文化的表现手法、特色仔细揣摩体会,很快成为了业务骨干。

  和女儿一起成为博物馆“常客”的张女士告诉记者,“我小时候去博物馆,就觉得看不懂,好枯燥。去年,女儿上一年级,在一个家长的推荐下,我去了一次上海博物馆,由此开启了博物馆之旅。”现在,她每个月都要找个周末带孩子去趟博物馆,声光电高科技的立体展示让展品不再仅仅是玻璃橱窗里的死物,“博物馆让孩子直接触摸文化。”一年多来,母女俩去博物馆不下15次。

  “博物馆不是普通的旅游景点,而是一个需要反复去的地方。”张女士越来越体会到博物馆的魅力。以前到周末总想带孩子出去旅游的她,如今觉得“周末进博物馆是孩子快乐童年的组成部分”,“那些文物背后的故事非常有意思。”

  上海的一些涉外学校也是上海博物馆的“常客”。他们经常组织学生前去参观,并让相关任课老师在参观前设定一些题目,比如“为何东方绘画多用线条表现,而西方绘画却多用块面”。孩子们带着问题参观,每次不求看过全部展品,只求能触发思考,因为“少食多餐,才能将文化大餐全面吸收。”

(来源:文汇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4.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5. 黄坤明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工作会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