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足石刻800岁千手观音金身重现(图)

2015年05月06日20:38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重庆大足石刻800岁千手观音金身重现(图)

中新社发 郭晋嘉 摄(资料图)

  中新社重庆5月6日电 (记者 韩璐)记者6日从重庆大足石刻研究院获悉,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工程正式通过全国文物专家验收。至此,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中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的大足宝顶山千手观音造像主体修复完工,800余岁千手观音金身重现。

  中国石窟研究界素有“北敦煌、南大足”之说。大足石刻宝顶山千手观音造像开凿于南宋,是中国最大的集雕刻、彩绘、贴金于一体的摩崖石刻造像,亦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代表作品,被称为“国宝中的国宝”。

  千手观音造像石龛高7.7米、宽12.5米,造像雕刻于15米至30米高的崖壁上,其830只手臂如孔雀开屏般环绕于观音主尊造像四周,金碧辉煌。但建成800多年来,千手观音造像受风化等多种“病害”侵蚀。根据史料,千手观音分别在1570年、1748年、1780年和1889年经历4次修缮。

  由于高温高湿气候环境和酸雨影响,近年来千手观音造像出现渗水、细部风化、岩体断裂、垮落破坏及金箔变色起壳剥落等病害。2008年,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敦煌研究院、大足石刻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科研机构组建专家工作队,对千手观音进行勘查,并于2011年4月起对千手观音本体进行保护性修复。

  “之所以被列为国家1号石质文物保护工程,主要是这尊造像表现出‘千手千眼’,在崖壁上开凿的立体石刻世所罕见。”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詹长发表示,从2008年千手观音修复工程开始,项目组采用最先进的X光探伤、红外线等技术对造像进行调查,用3年进行前期研究,“除了受整体气候因素影响外,大足石刻地区总共有34种病害,一些部位病害叠加,造成千手观音‘病入膏肓’。”

  “此次修复工程最困难的是,之前历次修缮没有留下详细的文字记载,国内外又无相关修复案例可借鉴。”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说,由于技术原因,前几次修复都停留在造像表面进行妆金、贴金,并没有深入到造像内部。

  黎方银表示,第五次抢救性保护动用了各方科技力量,“是最大、最全面、最科学的一次修复”。本次修复不仅深入到千手观音造像内部,对造像内部的断裂、风化等问题进行修复,“更重要的是把整个造像的信息完整保留下来,供以后千手观音保护及其他石质文物修复作为参考”。

  据了解,这龛被誉为“世界石刻艺术之瑰宝”的造像,将于今年6月13日中国文化遗产日正式与中外游客见面。(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3.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4. 在新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5.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