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发现高大上南宋墓葬 武士守门、青龙白虎护院

2015年05月08日16:22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广安发现高大上南宋墓葬 武士守门、青龙白虎护院

  在墓室内雕梁画栋、有高大武士“看门护院”,还有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四神”拱卫,这样的墓葬是不是特别威风?近日,四川省考古队在广安邻水的一处工地里,就发现了这样两座“高大上”的墓葬。考古人员介绍,这种石室墓是唐宋时期南方很常见的一种墓葬形态,但墓室之高大、室内雕刻之精美,可以推断墓主身份非富即贵。

  考古现场:古墓内竟雕“宅院”

  这处墓葬是在邻水县经济开发区的基建工地上发现的。当施工人员发现两座高大的石室墓露出地面,立刻停止了施工,请来省考古队一探究竟。而当考古人员从泥土中清理出墓室,才发现这是两座豪华的宋代风格石室墓。

  省考古队副队长刘化石告诉记者,两座墓室高2.6米,由巨大条石砌成,如今时隔800多年依然异常坚固。墓室两侧门柱上,是身着头盔铠甲的执戟武士浮雕。而墓室内则宽1.4米、进深3米。

  最令记者惊讶的是打开墓门后眼见的那一幕:前后左右的墓壁按方位雕刻了青龙、白虎、玄虎、朱雀。“四神”浮雕能明显看出雕刻手法娴熟,造型灵动、栩栩如生。左右两侧墓壁上,还刻有“十二生肖”像,至于墓壁下端,则是大片的祥云和花卉图案。两处墓室最吸引眼球之处,在于墓壁后端以浮雕形式雕成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宅院”。这处“宅院”有高大的立柱和气派的斗拱,“宅院”大门处,还能看到打开的两扇大门,而大门正中,则是刻有“寿堂”二字的墓志铭。

  专家推测:墓主非富即贵

  在南宋时期的邻水,为何会出现这种形制的豪华墓室?刘化石介绍,这种石室墓其实在唐宋时期的南方相当流行。从一品至九品的官员以及各级官员的夫人、甚至有钱的乡绅,都喜欢修筑这种气派的墓室。在其中一处墓室的墓志铭上,可以得知墓主是公元1187年(南宋淳熙14年)的正月入葬。而从目前识读出来的墓志铭来看,邻水县文管所所长李榜宏认为,两座墓的墓主是兄弟俩,“并且极可能当朝为官。”否则,一般百姓不可能巨资修筑如此豪华的墓室。

  这样一座雕刻精美的墓葬1996年已经在广安出现过。李榜宏透露,华蓥市当年曾发掘了南宋资政大学士、少师丞相安丙的家族墓,成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遗憾的是,邻水的这两座墓葬已经被盗,陪葬品被洗劫一空,只留下精美的雕刻了。

  据悉,两座墓室的发掘已接近尾声,当地最终将根据考古专家意见,决定墓室是否原地保留。

  【记者提问】

  古墓为何这般“高大上”?

  记者:古墓墓室为何会雕刻武士、四神和宅院?

  刘化石:这种丧葬风俗,表达了当时的人们对去世以后“往生”生活的美好期待。雕梁画栋的“宅院”,寄予了人们对“往生”生活富足的向往。而四神则有驱邪镇鬼、厌除不祥和沟通人神的功能,此外还被赋予了巫术性质,成为去世后升居天界的引导者和拱卫者。至于十二生肖和云气、山川、花草,则旨在凸显祥瑞之态而已。

  记者:墓室打开后,里面很干爽,为何埋在地下也不潮湿?

  李榜宏:这是因为当年的筑墓者,在墓室正中的墓台四周,细心修筑了排水沟。墓室积水通过水沟、穿过墓门挡门石上的一个小洞和墓门外的水沟,就能顺势流出。

(来源:四川日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3.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4. 在新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5.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