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如何对接百姓需求
■新闻分析
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要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需求为目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
“空城计”文化服务“不接地气”
老百姓和公共文化服务之间的错位由来已久。在南方某城市,其位于市中心的美术馆建成多年,却由于展品太过“小众”,一直鲜受关注,一些市民甚至不知道只需凭身份证就可入场。
“一方面是演出团体不断造成的资源浪费,一方面是基层民众面临持续性的文化荒漠。”一位从事芭蕾舞剧编排的业内人士表示,很多政府直属的演出团体每年斥资数十万、上百万打造各色舞剧,数十名演职人员排练数月,结果除了参加评奖之外,节目在公开巡演时几乎没人看,剧院排场也少。
记者发现,在不少文化部门的通报中,往往把建成的场馆数量和活动次数作为“成绩”,对内容的质量缺少用心。一些农村的村活动室里摆放着崭新的《论语》《庄子》,农民希望阅读的农务相关书籍却很少,也不曾有人引导过村民阅读那些儒家经典。
“菜单服务”政府采购聆听百姓需求
此次发布的文件指出,要建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一些地区意识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脱节是其中症结,要聆听老百姓的需求,将选择权交给民众,才能真正盘活公共文化服务。
2010年起,青岛市城阳区推出了“文化超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基层群众通过调研问卷、网络选购等方式自主选择文化产品。
“通过购买服务,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文化服务的种类大大丰富了。”城阳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宁春琳表示,政府只要起到把关的作用即可,这也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此次发布的文件还指出,逐步加大现有财政资金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力度。对新增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凡适于以购买服务实现的,原则上都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重庆市巴南县相关人士表示,这将推动政府进一步以市场化方式配置文化资源,在市场上寻求更多的解决方案,不仅有助于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还能够促使文化服务质量提升。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