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刻铜”频临失传 河北衡水民间艺人收徒传技艺

2015年05月15日19:49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手工刻铜”频临失传 河北衡水民间艺人收徒传技艺

“手工刻铜”频临失传河北衡水民间艺人收徒传技艺

徒弟在行拜师礼。 崔志平 摄

宋国柱和他的五个徒弟。 崔志平 摄

  中新网衡水5月15日电 (记者 崔志平)15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刻铜”传承人宋国柱,在衡水习三内画博物馆喜收五位高徒。来自衡水市书画界的名家、衡水市委宣传部和衡水市文联的相关负责人、众多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共同见证了此次收徒仪式。

  手工刻铜兴起于清末民初,多以铜质文房用品为载体,比如铜墨盒、铜镇尺等,在铜质文房用品或其他铜质器物上或刻山水、花鸟等图案;或刻草书、行书、楷书等名言诗句。作为一项中国传统的手工技艺,因历史变革和社会发展,铜质文房用品的使用曾一度中断,与之相伴相生的手工刻铜技艺濒临失传。

  宋国柱,字中洲,号老神。1958年生于河北省饶阳县,曾跟随李苦禅大师学习国画。以刻铜及象牙微雕为业,现为全国唯一一位以传统技法——手持刻刀直接刻铜的艺术家。

  宋国柱早年习书绘画,从事手工刻铜技艺几十载,摸索、积累出大量刻铜技法与心德。为中国传统手工刻铜技艺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使这项一度面临失传的手工技艺再次获得生机。在业界,因其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书、画、刻,与传统刻铜技艺相结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宋氏刻铜”风格,其铜刻作品广受赞誉,被誉为“当代寅生”。作品深受广大书画家,收藏家喜爱,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尼等国家和地区。现为河北省工艺美术家,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省非物质文化继承人。

  据介绍,因手工刻铜,对于从事者有极高的艺术修养要求,需要诗、书、画、刻等多个艺术层面的艺术积累,学习门槛高,学习过程漫长、艰辛,往往是爱好者多,有志从事者少。为将急需新一代传承人的手工刻铜发展、发扬下去,宋国柱在慕名而来的众多求艺者中,遴选出田先进、肖国权、白砚民、冯彦桥、曹彦辉五人为弟子,为手工刻铜技艺的传承培养新一代人才。

  当日,中新网记者在收徒仪式现场看到,徒弟们向宋国柱行了拜师礼后,互相赠送了礼品。弟子们在收徒现场纷纷表示:“学艺先学做人,尊师为先,学艺为重,在师父的教诲下,踏实学艺,把刻铜艺术发扬光大。”

  宋国柱在收徒仪式现场说,“刻铜艺术在民国清末的时候特别兴旺,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书写工艺的改变,刻铜艺术就消失了,该技艺面临失传,我对该技艺本身喜欢,并试着刻,这一试就是几十年,就把这门技艺拾了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假如我一走就把这门技艺带走了,这些年也想收到称心如意的徒弟,但一直未能如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终于选上了几个认为不错的徒弟,我很高兴,这门技艺终于找到传人了。”

  宋国柱表示,能够收到五位既有天赋,又能认真、吃苦的弟子,他很欣慰,了却了多年的一桩夙愿,终于可以把自己积累多年的宝贵刻铜经验,传递到年轻一代手中,让手工刻铜技艺之花在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永远灿烂盛开,把这门技艺一直传承下去。(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3.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4. 在新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5.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