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片少、票房低,艺术电影与观众“见面难”

院线排片,谁说了算(微观电影产业)

本报记者  刘  阳

2015年05月18日05: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随着这些年来的迅猛发展,电影产业俨然已成为文化消费最热的选项之一。而除了艺术创作,院线排片、商业营销、后期制作等都是这个产业链条上无可替代的环节,任何一环发育不良,都会直接影响整个电影产业的健康。为此,本版今起推出“微观电影产业”系列报道,聚焦隐于银幕之后的产业链,通过观测细微处的发展,来探讨大产业的未来。

  ——编 者 

  

  近期,繁荣的中国电影市场依旧看点不断——《闯入者》《念念》的同期上档,《复仇者联盟2》等好莱坞进口大片的强势登陆,在业界看来是一场艺术片与商业片的对决。令人关注的是,在《复仇者联盟2》首日排片率高于64%、横扫2.24亿元票房的同时,导演王小帅却在为《闯入者》首日只有1.5%的低排片率东奔西走。院线排片,究竟谁说了算?如何看待排片对发展艺术电影的影响?

  院线排片由市场决定,艺术片排片少是全球普遍现象

  4月30日,在不少海外电影节获得好评的电影《闯入者》在全国上映,有提前看过影片的专业影评人认为,这是王小帅最好的一部电影。然而,连王小帅自己也没想到的是,《闯入者》上映当天,全国院线只给了它1.5%的排片率,且排片多在早上11点之前和晚上10点之后。最终,影片首日票房仅45万元。

  翻看同日的影片成绩单:《何以笙箫默》获31.64%的排片率、首日票房6270万元;《左耳》排片率15.31%,单日票房2102万元;《速度与激情7》排片率14.8%,当日票房3070万元。这样一比,《闯入者》的处境着实有些尴尬。无独有偶,4月30日上映的《念念》,也只获得了2.28%的排片率,首日票房仅143万元。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规模的扩大,高票房国产影片的数量越来越多,国产影片的单片票房纪录不断被刷新。但正如《闯入者》《念念》所呈现的情况一样,不少风格明显的艺术片,在市场上仍然难以立足。2014年获台湾金马奖的《推拿》,上映5天票房不足300万元;获多个重要电影奖项的《黄金时代》,最终票房不过5000万元上下……质量高、口碑高的艺术片,缘何排片率低、票房低?

  “影院排片从来都是由市场决定的,这是全球电影产业和市场发展的基本原则。”时代今典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说,“还是那句老话,电影票房是观众用脚投出来的,市场终究得尊重观众的选择。”

  事实上,在以艺术电影著称的欧洲,艺术电影的市场表现也并不抢眼。根据2014年戛纳Marche Du Film(电影市场)发布的报告,在荣获戛纳金棕榈大奖的艺术片里,除了《生命之树》的观众人次达360万,其余影片都没能超过250万观众。

  支撑小众的艺术片,需要足够大的市场规模,无法一蹴而就

  虽然票房不高,“但并不意味着艺术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不重要。相反,只有这些电影与商业电影的共同发展,才能促进国产电影创作和电影市场的多元化。”凡影调研创始合伙人王义之说。

  其实,“双高双低”并非是所有艺术电影的宿命。今年,艺术气息浓厚的《狼图腾》在大年初一上映,排片率位于同期上映影片第五。此后,《狼图腾》凭借优秀的口碑,排片率每日递增:初二10.38%,初三11.18%,初四12.38%,初五13.65%,初六14.80%,最终一路“逆袭”攀升到票房榜第三名。而2014年3月,获第六十四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白日焰火》也一举获得近1.03亿元的票房,刷新了艺术片在国内电影市场的票房纪录。

  “无论商业电影还是我们说的艺术电影,要在市场上获得好的反馈,需要在营销方式、档期选择等多方面协同用力。”吴鹤沪举例说,《白日焰火》在淡季3月上映,就避开了与商业影片的竞争,获金熊奖的消息也成了上映前很好的营销点,“这些市场操作经验,都值得其他艺术电影学习。”万达影业项目开发中心副总经理陈洪伟则认为,“支撑艺术电影的分众市场要在足够大的市场规模下才能形成,中国市场规模显然没有达到相应水平。”

  说到底,看不看艺术片,最终也是观众说了算。业内专家分析,由于观众的审美需求与社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中国城镇化迅速推进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有成为艺术电影分众市场的可能,但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市场扩容,消费习惯逐渐形成,国产电影的文化话语权有待提升

  排片少、票房低,是否不利于艺术片发展?会不会给国产电影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电影市场的发展一定是循序渐进的,全球最大的好莱坞市场,也不是一口就吃成了胖子。”王义之说。

  截至目前,我国已拥有银幕总数逾2.7万块,而2003年中国电影产业改革启动之初,全国银幕总数仅为1700多块。在硬件建设带来的市场扩容下,去年中国电影票房已达296亿元,接近北美电影市场的47%,这与2003年全国10亿元票房、仅占美国1%的情况已有天壤之别。

  此外,易观智库和1905电影网日前合作推出的《中国电影观众观影行为调研报告2014—2015》显示,从观影频率来看,中国观众中每年观看5至15部电影的观影人群占比最高,也就是说,观众月均看一部电影趋向常态化,这也与产业化改革初期人均观影次数趋近于零的情况截然不同。

  王义之认为,中国电影市场的扩大,正是培养电影观众消费行为的过程。“中国电影在10余年间,观众从不习惯看电影,到逐渐形成到电影院看电影的习惯,这本身就是个飞跃。”

  业内人士指出,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商业片从来都是全球电影市场的主角,个人风格化的艺术电影大多只在更小的分众市场中生存。今年4月底,美国迪士尼单方面提出,要提高其旗下影片在德国市场的分账比例。而利润分配调整的背后,正是市场议价权和文化话语权的博弈。

  “要知道,好莱坞全球市场份额已达85%,而在中国的份额目前维持在40%左右。我们要提升市场议价权、进而提升文化话语权的关键,就在于不断扩大市场规模的同时,让国产电影更好地被观众接受。”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18日 14 版)

(责编:王吉全)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3.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4. 在新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5.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