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渣土场发现明代赑屃 文物部门回收(图)

2015年05月22日13:32  
 
原标题:南京渣土场发现明代赑屃 文物部门回收(图)

下关土场发现的明代赑屃。

  □金陵晚报记者 于峰

  “我在下关一个渣土场里发现一个石头刻的大乌龟!”日前,读者王先生致电金陵晚报。他怀疑,这个“大乌龟”是古代的文物,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及时回收。记者昨天了解到,南京市博物馆已经将这件石头大乌龟及时回收。

  渣土场惊现“乌龟”

  王先生是文物爱好者,只要有空都会去渣土场碰碰运气,淘淘宝。“渣土场里从各个施工工地运来的渣土,里面会夹杂着一些古代的瓷片、砖瓦,甚至还有人发现过墓志、古碑。”日前,王先生再次到下关二板桥的一个渣土场“碰运气”,刚走进去,他就被一个石头刻的“大乌龟”惊呆了。

  这只“大乌龟”长1米多,头部已经缺失,背上有精美的花纹,四只脚也雕刻出来,呈蜷伏状。背上还有一个方形槽子。“这应该是驮碑的乌龟,槽子就是放石碑的!”

  王先生认为,这“乌龟”是一个古代石刻文物,有文物价值,应由文物部门回收,“说不定还是皇家旧物呢!”

  “乌龟”原来是龙的儿子

  专家告诉记者,这种大乌龟,学名叫做龟趺或者赑屃(读音为“必细”),的确是驮碑的。中国古人相信,赑屃是龙所生的九个儿子之一,赑屃好文,还好负重,因此大型石碑的底座,往往被雕刻成“赑屃”形象。百姓看到赑屃背着古碑,形象地称为“乌龟驮石碑”。

  古人还给赑屃创作了一个有趣的传说:“赑屃在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通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水患被治理了,大禹担心赑屃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赑屃治水的功绩,叫赑屃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

  由于赑屃的知名度高,“赑”、“屃”这两个生僻的汉字也被很多人认识了,并能正确地读出。

  系明代文物已经回收

  记者了解到,在南京丰富的历代石刻文物中,“乌龟驮碑”较为常见。它们出现在历代名人的墓葬前、古代寺庙和官署衙门的门口。据专家统计,南京地区的赑屃大概有三十座左右,其中有不少已经被列为级别不同的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最早的赑屃来自于栖霞和江宁两个区的南朝陵墓石刻。明清赑屃的数量更多,如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下关天妃宫碑、鼓楼康熙圣谕碑、朝天宫“奉敕重建朝天宫碑”都有“驮碑石龟”。

  王先生将这个发现通报给了文物部门,南京市博物馆的相关人士现场查看后,确认“大乌龟”是一件明代赑屃,虽然头部缺失,但还是有一定的文物价值。日前,市博物馆组织人手将这件赑屃征集,运送到馆内进行妥善收藏。至于这件赑屃的身世,它是怎么“流落”到渣土场,最初又是属于寺庙还是古墓,尚需进一步研究。

(来源:金陵晚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3.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4. 在新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5.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