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抗战雕塑浮雕泥稿71年后重见天日 1944年建成

2015年05月29日08:05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著名抗战雕塑浮雕泥稿71年后重见天日 1944年建成

  本报讯(实习生 王蓁)建成于1944年7月,两个月后即毁于战火的著名抗战雕塑《光复桂南纪念碑》的浮雕泥稿,时隔71年后终于重见天日。日前,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先驱、著名雕塑家郑可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郑可》作品集首发仪式也于当日启动,书中首次披露了《光复桂南纪念碑》浮雕泥稿的部分图片资料。

  人们从这些图片里再次见识到这件昙花一现的雕塑作品的宏大与写实:在一处盖房建设现场,五个壮汉正在奋力打石、砌墙、锯木、刷漆。作品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得来,人物形象写实,动作穿插交叠,密而不乱,场面热火朝天。雕塑语言简洁有力,空间感极强。据郑可的同事、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回忆,当时这件雕塑由“郑可工作室”负责设计承建。碑座上共有两块浮雕,一块表现的是中国官兵在丛林里反击日寇,敌人溃散而逃;另一块描绘人们战后重返家园,盖房种地的场景。“可看出老先生匠心独运,有对抗战的必胜信念与对新生活的期待。”她说,作品安装后不久,又遭遇战火,不仅毁掉了那件作品,也毁掉了先生作品中所向往的理想生活。据了解,郑可另一件以抗战为主题的著名浮雕作品是落成于新加坡的《新加坡抗战纪念碑》。

  郑可曾主持了“建国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的设计,并设计监造“元帅服”“将军服”的金属饰件等,被誉为中国现代艺术设计领域的先驱。

(来源:北京日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东京奥运会今日看点:中国队向女子蹦床金…
  2. 初心砥柱天地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3.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
  4.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5. 便民早餐暖胃又暖心(人民眼·人民城市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