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题材经典照片《中国娃娃》底片入藏申城

2015年05月29日10:39  来源:文汇报
 
原标题:战争题材经典照片《中国娃娃》底片入藏申城

  原标题:《中国娃娃》底片入藏申城

  《中国娃娃》拍摄于1937年8月28日。当时,日军先后两次对上海南站进行了轰炸,火车站一片恐怖景象,铁轨上、站台上到处躺着被炸死和炸伤的人,残肢断臂散落四方。

  摄影师王小亭选取了其中一个镜头冲洗成照片,之后它被刊登在美国《生活》杂志封面,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响。(资料照片)

  1937年10月4日,一张名为《中国娃娃》的照片登上美国《生活》杂志封面,震惊世界。照片反映了日军1937年轰炸上海南站(今中山南路南车站路)的情形,画面中,一个满身鲜血的幼儿坐在铁轨上惶恐地大哭。据称,当时全球有1.3亿人看到过这幅照片,日本对中国平民发动无差别轰炸的野蛮行径震惊国际社会。记者昨天获悉,这张照片的原始底片日前已入藏上海音像资料馆。

  上海音像资料馆规划部主任汪珉介绍,这张堪称战争题材的经典照片出自摄影家王小亭之手。王小亭是中国新闻摄影的先驱之一,曾供职于美国赫斯特新闻社。抗战时期,他拍摄了大量影像资料,内容涉及“八一三”淞沪抗战、四行仓库保卫战等,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抗日战争。

  《中国娃娃》拍摄于1937年8月28日。那一天,日军先后两次对上海南站进行了轰炸。王小亭得知消息后,立即携带拍摄设备前往现场。当时,火车站一片恐怖景象,铁轨上、站台上到处躺着被炸死和炸伤的人,残肢断臂散落四方。据王小亭后来回忆,他穿过铁轨,看见一个男子从轨道上抱起一个幼孩,将其放在月台上后,又回去抱另一个受重伤的孩子,王小亭连忙用剩下的最后一点电影胶片拍摄了让人揪心的这一幕,然后他向孩子跑去,想把他带到安全的地方去,这时,那名男子刚好返回,开始救助这个孩子……

  这些胶片,画面放出来只有十几秒,王小亭选取了其中一个镜头冲洗成照片,之后它被刊登在美国《生活》杂志封面。据记载,《中国娃娃》公开发表后,有力地影响了当时的美国舆论,并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响。上海南站远离战区,没有任何军事设施,日本的轰炸完全针对无辜平民。各国纷纷谴责日本的行径。面对国际舆论压力,日本诡称当时飞行员误以为站台上是调动中的中国军队,所以发生“误炸”。同时,日军高额悬赏捉拿王小亭。

  汪珉说,除了这幅《中国娃娃》外,人们今天能看到的当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的影像资料,大部分出自王小亭之手。王小亭之子王健龙回忆说:当年处在炮火中的上海,差不多每天遭到日本人的轰炸,有时一天轰炸多次,父亲每天扛着拍新闻纪录片的电影摄影机,身上还挂着四五个照相机,奔走于战区。王健龙记得,父亲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回来很兴奋,有时回来话都不愿讲。“他每天拍摄着那些已经死亡的和正在死去的人,心里非常难过。”

  据《文汇报》1938年2月17日的报道记载,由于在“八一三”淞沪抗战中拍摄了不少日本暴行照片,当年2月15日清晨,王小亭被日军抓捕,后来由其雇主米高梅影片公司出面担保才被释放。此次与《中国娃娃》原始底片一同入藏上海音像资料馆的,还有日军飞机轰炸上海市区、逃难的市民们躲入防空洞等原始影像资料。它们保存完好,是淞沪抗战以及日军侵华罪行的重要见证。

(来源:文汇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东京奥运会今日看点:中国队向女子蹦床金…
  2. 初心砥柱天地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3.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
  4.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5. 便民早餐暖胃又暖心(人民眼·人民城市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