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张培力谈中国当代艺术:在不断追问艺术的本质

2015年05月29日17:58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艺术家张培力谈中国当代艺术:在不断追问艺术的本质

艺术家张培力谈中国当代艺术:在不断追问艺术的本质

第九届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大奖获奖者张培力。宋宇晟 摄

颁奖现场。宋宇晟 摄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宋宇晟) 28日晚,第九届AAC艺术中国·巅峰之夜在故宫举行。活动揭晓了三项大奖。其中,年度艺术家大奖由张培力获得。当日,张培力接受了中新网的专访。他告诉记者,中国的当代艺术在不断地追问艺术的本质这个问题。“其实每一个艺术家、每一个时代都是一样的。从十八世纪的艺术家到今天的艺术家可能都会去(探索)。但这实际上是个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

  不安分的人:不会重复在一条道上走

  张培力,1957年生于杭州,1980年到1984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生活和工作于杭州、上海。1988年,他创作了中国第一件录像作品《30×30》。

  用一段视频记录某个重复又机械的动作,是张培力早期录像作品中的主要特点。在“录制”多个系列之后,张培力逐步开始从已有的影像和电影中取材,并将更多的互动技术引入作品中。2008年,其在作品《阵风》中运用了缓慢的镜头语言。2014年,他又创作了“声音装置”作品《碰撞的和声》以及版画作品。

  张培力的创作过程似乎就是在不断地尝试新的创作形式。他也曾自认“是个‘不安分’的人”,并坦言自己“永远不会重复在一条道上走”。

  在他看来,自己走向艺术创作,只是“生活的一种选择”,就是一种“折腾”。

  回望1985年:当时做的影像艺术作品现在来看有很多局限性

  这种“折腾”或许从他刚刚毕业的1985年就已经开始了,“85美术新潮”也成了他回忆中的一部分。在张培力的记忆中,“亢奋”成了当年绝大多数艺术家的状态。“当时都比较亢奋吧。相比现在的艺术家,更喜欢写、喜欢聊。而且写的、说的可能比做的作品多。那个时候的艺术家充当的角色是多重的。”

  张培力说:“我们那个时候应该说还是小众。那时候那种所谓的新的艺术,也没有太多受到媒体、机构的关注,商业的途径也很少。”

  但“亢奋”只是记忆中的状态,今天的张培力再回望30年前的艺术作品时,反倒有了一种“客观”的态度。“80年代的那一代都是学油画出来的,(学的)又基本都是写实的那种东西。早期的做影像艺术的人很多都摆脱不了这个(油画、写实的局限)。”

  他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做的影像(艺术作品)现在来看还是有很多局限性。其实绘画和影像还不是那么一样。当时对于画面没有从影像的角度去认识。很多艺术家对影像这个东西的认识就是从无到有的,都从空白开始。他原来的很多认知又都是受到绘画的影响。”

  每个艺术家、每个时代都在追问艺术的本质

  而对于当下的艺术圈,张培力认为,自己这一代的艺术家已经和青年一代的艺术家表现出了不同,这两代“起点就不一样”。“新一代的艺术家和我们的这种不同并不是从现在才开始,其实早就有了,十年前就有了”。

  “他们(新一代的艺术家)比我们这一代更关注个人的经验,他们的负担更少。他们有新的可能性、新的技术创作灵感。”张培力说。

  在张培力看来,新一代的艺术家所处的这个环境“有有利的地方,也有一些不利的地方”。“现在涌现出的年轻艺术家越来越多,有一点目不暇接的(感觉)。(青年一代艺术家之间)这种竞争也是非常激烈。这对于艺术家的成长是一种很好的环境。不利的地方也是现在的竞争可能比我们那时候更激烈,他们要面临的考验可能更多。”

  和30年前不同,新一代的艺术家更多地运用了新媒体、网络等手段,装置艺术似乎已经不像当年一样受到关注。对于装置艺术的未来,张培力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预期。“我们现在已经没有办法去说单纯一种艺术形态将来会怎么样。它只能是作为整个艺术环境中的、创作格局当中的一部分,是很多可以用来表现的媒介之一。”

  他只是说:“它不会消失掉,就像绘画一样,绘画也没有消失。只不过后来会不断地出现新的媒介。只能说会更大程度地丰富表现手法。”

  在张培力看来,和三十年前相比,当下的艺术也有很多不变的东西。“表面上,现在有很多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媒介可以用到创作里面去。但基本上还是比较视觉化的东西。但是可能相对来说,像80年代写实绘画这样的东西,或者用表现主义方式来创作的不那么多了。”

  他告诉记者,中国的当代艺术还是在“继续往前走的”,“在不断地追问艺术的本质这个问题。其实每一个艺术家、每一个时代都是一样的。从十八世纪的艺术家到今天的艺术家可能都会去(探索)。但这实际上是个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东京奥运会今日看点:中国队向女子蹦床金…
  2. 初心砥柱天地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3.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
  4.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5. 便民早餐暖胃又暖心(人民眼·人民城市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