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也有“二人转” 酉阳丑戏沉睡上百年(图)

2015年05月31日10:25  来源:上游新闻
 
原标题:重庆也有“二人转” 酉阳丑戏沉睡上百年(图)

重庆也有“二人转”酉阳丑戏沉睡上百年(图)

  两位演员在台上表演,语言幽默、动作诙谐再配上生动活泼的段子,给观众带来笑声。

  语言幽默、动作诙谐再配上生动活泼的段子,这往往让人想到东北二人转,其实在重庆也有本土“二人转”。酉阳两罾乡内口村,一个与外界接触较少的村落,流传着一种丑戏,以娱乐为主,在过节的时候上演,运用唱白打诨的形式引得观众捧腹,现存戏本20余本,唱段800余首。但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面临逐渐失传的困境。

  丑戏存哪里?偏远村落古寨子

  距离酉阳县城73公里,在两罾乡内口村有一个古老的寨子——桑树坪寨子,只有唯一的一条路能通向这里。寨子是家族聚集地,全寨子的人都姓倪,过去寨子周围由石墙团团围住,构成一片小天地,寨子前面则是酉阳阿蓬江,因为地形类似台湾,当地人又称桑树坪寨子为“小台湾”。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前往该村落探寻,从酉阳县城前往该村落花了两个多小时,一路上都是群山环抱。走进寨子,记者看到传说中的古城墙大部分已经垮掉,全村上下居住的房屋使用树与木板修葺,房顶盖着瓦片,很少看见居民,有一种世外的感觉。

  今年66岁的倪明洋年轻时是该村村支书,他告诉记者现在整个寨子共有40户人家,150余人。据他所知整个家族已经在这里生活了16代,目前留在寨子内的大多是老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

  丑戏为何物?唱白打诨幽默戏种

  重庆晚报记者联系上了几位丑戏的传人。今年82岁的冉启权,是现在会表演丑戏的最老演员。他告诉记者之所以称该戏剧为丑戏,是因为剧中有丑角,要表演一些幽默滑稽的动作和对讲一些通俗搞笑的段子,类似于东北二人转,现在存留的戏本有20多本,唱段还有800余首。

  “最少都要10个人才能撑得起一个表演队伍。”冉启全说,丑戏表演根据场地大小而定,表演过程中气氛活跃,给人喜剧感。表演时讲段子的人员要配戴面具,其他人在剧中也都各司其职,表演中有段子对白、敲锣打鼓,还有舞大刀等。

  “丑戏的节目很多,分为上回和下回。”冉启全说,每回里面又包含很多子节目,主要在节庆时表演,比方婚嫁、祝寿等喜事,一般一台丑戏表演下来要花一天一夜。丑戏具体发源于那个时期?冉启全表示,已经不得而知了,都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根据知晓的情况至少有6辈人,100多年的历史了。表演的段子来自哪里?冉启全说,有些是来自流传下来的书籍,更多的是在表演中总结出来的段子。

  丑戏现如何?传人渐老无人学

  “现在会表演的人越来越少了,总共会的只有14个人。”冉启全说,懂得最全的只有3个人,但都属于年纪比较大的了,其他年轻的都只会一些。

  冉启全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他们这个团队已经有20年没有表演了,看丑戏的人越来越少。

  在记者的请求下,冉启全的几位徒弟现场做了一段表演,大徒弟倪明贵表演了二郎耍大刀,精彩的表演赢得在场村民的喝彩声。“很多动作都记得不是很熟了。”今年44岁的倪明贵说,他们师兄弟都很喜欢丑戏,但基本上平时都没有人练习丑戏了,做一天工可以赚200元,练习这个没有经济价值,年轻人更别说了,完全没得兴趣。

  丑戏如何传承?组建表演队伍

  酉阳两罾乡党委书记黄彩霞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当地政府已经开始对丑戏进行保护和传承了。“我们将组建丑戏表演队伍,以现有班底为基础,寻找当地具有表演天分和热情的人才,组建一支能表演、会表演、善表演的丑戏班子,将这种戏剧发扬和传承下去。”

  黄彩霞表示,还将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对丑戏进行包装升级,既保留原生态的精华部分,也要摒弃低俗部分,并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开发,使丑戏表演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同时完善相关资料,准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冉文 记者 赵帮清 摄影报道

(来源:重庆晚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东京奥运会今日看点:中国队向女子蹦床金…
  2. 初心砥柱天地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3.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
  4.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5. 便民早餐暖胃又暖心(人民眼·人民城市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