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遗项目“萨满舞”首登“舞台”

2015年06月15日19:54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国家非遗项目“萨满舞”首登“舞台”

  中新网呼伦贝尔6月15日电 (李爱平张东阳)6月15日,一部以“中国最后的女酋长”为原型的舞台剧《敖鲁古雅》登上呼伦贝尔大剧院。值得外界关注的是,在剧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萨满舞首次被搬上了舞台,使人们能重温来自原始森林那古老而清澈的声音。

  公开资料显示,萨满舞是萨满教巫师在祭祀、驱邪、祛病等活动中的舞蹈。萨满舞表现出原始宗教信奉万物有灵和图腾崇拜的内涵,舞蹈时,巫师服装饰以兽骨、兽牙,所执抓鼓既是法器又是伴奏乐器,有的头戴鹿角帽、熊头帽或饰以鹰翎。动作也大抵模拟野兽或雄鹰。至20世纪中期,在中国的蒙古、鄂伦春、满、赫哲、维吾尔等北方十几个民族中还有遗存。

  消息指,舞台剧《敖鲁古雅》原型来源于使鹿鄂温克族的精神领袖玛利亚索,这位被外界称为“中国最后的女酋长”,她年轻时候的爱情故事和梦想成为《敖鲁古雅》的创作基石。

  全新打造的舞台剧《敖鲁古雅》分森林遭遇、营地故事、猎场比武、萨满救赎四个序幕,历时2小时,随着笛声响起,舞台灯光暗了下来,纱景后的女主角轻轻唱起了鄂温克那古老的情歌《东泉》。

  据记者了解,为了将这部集音乐、舞蹈、戏剧、造型艺术为一体的舞台剧,把将要濒临的使鹿鄂温克民俗文化立体的呈现于世。中国知名艺术家布仁巴雅尔、乌日娜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运营,让文化演出直接有了消费市场。重新打造的舞台剧《敖鲁古雅》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萨满舞首次搬上舞台,祭熊、鹿舞、松鸡舞、仙鹤舞等这些本土文化,演绎了使鹿鄂温克人独有的生活习惯、艺术形式以及宗教信仰。(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东京奥运会今日看点:中国队向女子蹦床金…
  2. 初心砥柱天地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3.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
  4.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5. 便民早餐暖胃又暖心(人民眼·人民城市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