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数学女博士:26岁成副教授 教出3位院士

2015年06月16日15:09  来源:钱江晚报
 
原标题:中国首位数学女博士:26岁成副教授 教出3位院士

  1915年6月15日,中国第一位数学女博士徐瑞云出生在上海,昨天,是她诞辰100周年的日子。

  在她百年诞辰的前三天,她的养女——同是数学博士的徐毓华受邀向浙大数学系的学生介绍这位前系主任的生平。

  当天正值浙大“三位一体”招生,教学楼里挤满了前来的考生和家长,异常热闹。不远处的校友楼却十分安静,前来听讲座的学生,大多未听过徐瑞云的名字。

  年轻学生虽然不了解徐瑞云,但浙大没有忘记这位杰出的“开创者”。为了纪念徐瑞云诞辰100周年,数学系不仅邀请了远在美国的徐毓华给学生讲座,还另外在浙大玉泉校区组织了一次纪念会。

  纪念会俨然是数学系的一个小型聚会,参与者要么是从浙大数学系毕业,要么和浙大数学系有些渊源。除了一些重量级的嘉宾,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计算机专家石钟慈,原杭州大学校长薛艳庄,副校长谢庭藩等人。

  在一个夏日的清晨,浙大数学系的新老人儿坐在一起,追忆数学系的一个传奇。

  在她百年诞辰时,浙大开了一个座谈会来纪念她

  师从苏步青、陈建功,当年的数学女学霸让人难忘

  中国第一位数学女博士,就是她

  不愿早早嫁人

  报考浙大数学系

  1915年6月15日,徐瑞云在上海出生。她祖籍浙江省慈溪市,父亲徐嘉礼是从事针织制袜业的实业家,母亲是虔诚的佛教徒。徐瑞云排行第六,是家中受人疼爱的小女儿。

  1927年,徐瑞云考入上海著名的公立务本女中。当时的女学生,能读到高中就已经不容易了。高中毕业后,她们大都选择嫁人、生子。但热爱数学,又立志当老师的徐瑞云不甘心这样过一辈子。她说服家人,最终考上浙江大学数学系,师从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和陈建功。

  毕业后,她先在数学系担任助教,后与丈夫获得亨伯特奖学金,同赴德国留学。徐瑞云的导师是著名数学家卡拉西奥多里。“当时卡拉西奥多里年纪有点大了,不想再带学生,但他看我妈妈学习刻苦,成绩又好,就收她当弟子。我妈妈是他最后一个弟子。”

  徐瑞云不常向养女提及在德国求学的日子,唯一说起的,是当时为了准备博士论文,通宵达旦,困了就喝咖啡来提提神。

  中科院院士王元曾提到,一篇解放前的文章把徐瑞云和另外一位女数学家,称为中国最早撞进“男人世界——数学”的巾帼英雄。

  26岁成为副教授

  三位院士曾是她的学生

  从德国回来后,26岁的徐瑞云被浙大聘为副教授,后来成为正教授。

  虽然是年轻的教授,但她当时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石钟慈、王元和胡和生,都曾受过她的教导。

  纪念会上,石钟慈回忆说,一年级时徐瑞云教他们微积分,她说微积分是基础,要求学生们无论如何要把微积分学好,并且规定70分才算及格。受到徐瑞云的鞭策,石钟慈最后考试得到了90多分。

  王元和胡和生两位老人由于身体缘故,没有来到纪念会的现场,但两人特地写了纪念文章。

  王元的文章是他亲自手写的,整整三页纸。他自称是“徐老师六十五年前的一个老学生”。 1949年,王元从浙江国立英士大学转入浙大数学系就读,曾上过徐瑞云的代数课。胡和生在1950年考取苏步青的研究生。当时胡和生一到浙大,就有很多人说她长得像徐瑞云。

  王元和胡和生都在文章中提到了徐瑞云的家。在王元的记忆里,那是一个弄堂里的小院子,“很像北京的四合院,但小了许多。”1950年期末,徐瑞云把王元和其他3个学生叫到家里,还给他们做了一顿午饭,让王元难忘的是红烧五花肉这道菜,“十分可口”。

  自己女儿的数学

  几乎没怎么指导过

  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大调整。浙大数学系很多教师调往上海等地,徐瑞云先是留在浙大,后又调往浙江师范学院(后杭州大学),担任数学系系主任。

  为了提高教师的质量,徐瑞云想方设法把本系老师派出去进修。这次纪念会,原杭大数学系教授,81岁的郑兴礼带着妻子来参加。

  郑兴礼妻子回忆说,那时候她是数学系的学生,丈夫还只是一个助教,徐瑞云派了郑兴礼和另一个年轻教师,到北京进修了2年。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的数学卷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1953年,现在的函数论专家王斯雷刚从浙大机电系毕业。他酷爱数学,常向徐瑞云请教。

  虽然王斯雷只学过一年高等数学,但徐瑞云在与他交往后认为,他有很好的基础和才能,于是破格录用他为数学系助教。

  徐毓华大学里学的也是数学,但她说母亲几乎没怎么指导过她的功课。“我们家的饭桌上,永远都是我妈妈在讲系里的事情,我和我爸爸听她讲。”

(来源:钱江晚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东京奥运会今日看点:中国队向女子蹦床金…
  2. 初心砥柱天地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3.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
  4.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5. 便民早餐暖胃又暖心(人民眼·人民城市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