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外艺术展 热闹背后水分多
随着国内外艺术交流的频繁,艺术家在国外办展引起轰动的新闻频见报端,在吸引眼球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质疑声。
现在国际展览模式除了艺术博物馆之间的馆际交流,私人办展及民间协会组织的展览有着很大的比例。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表示,很多民间交流只是出去旅游一下,在一个小画廊或者在地下室里做个展览,回来后大肆宣扬,实际上根本没有达到国际交流的目的,也没有给中国文化和这些艺术家带来国际知名度的提升,只是为自己在国内市场做一个招贴而已。
据知情人士透露,大部分在国外举办的展览水分很多,观众经常寥寥无几,与其在国内媒体的热闹宣传有天壤之别。
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国内一些机构和民间资本参与的增多,出国展览运作模式正在发生很大变化。海外展览由早年国外艺术机构操作的“请出去”模式,已经转向国内机构运作的“走出去”模式。
策展人徐粟粟说,现在很多国外艺术机构资金运转有问题。已经很少能出钱邀请中国艺术家参展。反倒是现在国内有很多艺术家、艺术机构有很多资金。他们到海外办展,或者租空间,或者与当地的艺术机构联合主办,无非就是解决一个场地问题。
据知情人士透露,同样的一次展览国内外费用相差巨大。在欧美较为知名的美术馆办一场为期两三个月的大型独立展览,全部费用加起来大概需要200多万元人民币。如果对场地的要求不高,展览规模较小,展期也不长,那么在国外办展要花费50万元左右,但在国内只需要国外办展1/3的费用。
相比国内便宜的展览支出,艺术家为何愿意到国外办展?业内人士指出,与早期的艺术交流活动不同,当艺术资本介入后,海外办展目的非常直接,就是为了宣传炒作,市场的运作成为国外办展的主要因素。
这种自娱自乐的背后是为了获得回国包装的噱头。顶着海外办展的光环,艺术家便摇身一变成为“国内著名”,而很多画廊及艺术机构成为了这种想法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对于另一些活动的组织者来说,出国办展览是为了吸引一线艺术家加入,有了他们的参与,也就意味着参展作品价值保值、增值的保险系数增大。展览结束后,再转手卖回国内,从中赚取不菲的差价。这种出口转内销海外办展的镀金模式,让一大批还未成名的艺术家及艺术机构乐此不疲。
出国办展便成了艺术圈的一种时尚潮流,很多投资人、艺术家在利益驱使下乐此不疲,其本质上无非是出钱买名声。
对于海外展览参差不齐的现状,徐粟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现在多数艺术展览缺乏良好的艺术策展规划和运作,仅仅依靠国内投资的资金炒作。恐怕这样做展览会越做越差”。
业内人士指出,镀金热的背后凸显的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急功近利,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不了文化的同步,文化发展还是要看内功的修炼,自娱自乐的文化输出只能事倍功半。
出国办展的初衷是展示中国艺术的水平,所展出的作品才是根本,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这些“走出去”的艺术家在国外影响巨大,他们绘画的水平早已得到国际认可。一位参加过国外展览的艺术家表示,在国际艺术市场交流频繁的背景下,国内艺术家普遍比较看重海外展览的经历,而高质量的作品才是国外观众最为认可的。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