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父亲》35年后“回家” 重庆市民争睹真容 【解说】6月20日“走向西部——中国美术馆经典藏品西部巡展?重庆”在重庆美术馆开幕。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在重庆创作完成35年后,首次回到家乡,引起众多市民和艺术爱好者围观。 由警车护送,1800多公里,阔别35年的《父亲》在父亲节来临之际重返重庆,记者在现场看到,在《父亲》画作前参观者纷纷与画作合影留念,他们告诉记者,这次是特别来看《父亲》的。 【同期】(重庆市民 张先生) 第一次看到是印刷品是在小学的时候,小学课本上,后来去北京也没看到,没想到在这儿有这个展览,就过来看看。 【解说】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彭先生告诉记者,35年前他年轻时曾目睹《父亲》创作时的情形,没想到35年后能重新见到原作。 【同期】(重庆市民 彭先生) 画的时候我有幸看见了,那个时候我是年纪很小,在画的时候还没画好, (当时我)差不多30岁,我现在60多了。 【解说】在现场,罗中立向参观者们分享了《父亲》的题材选择以及几易其稿的创作经历。 【同期】(四川美术学院 院长 罗中立) 《父亲》的创作也是因为当时改革开放以后,有一个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这样一个机会,班上的同学都在为之准备,我在选择题材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希望跟同学的题材不要撞车、能够区别开来,所以那时候有画革命干部的,有画战争题材的,我选择了农民这样一个题材,所以《父亲》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经过题材几轮不断地更新,几个稿,大概可以归结为三稿。 【解说】据了解,1980年罗中立在重庆完成《父亲》,当年《父亲》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上获得金奖,其刻画出的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被誉为中国社会和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为镇馆之宝,本次作为120余件反映西部地域文化的艺术作品之一回到重庆参展。 据了解,本次西部巡展重庆站展期40天,是建国以来重庆引进的最大规模、最高规格、最高水平的国家级美术作品展。参展作品年代跨度长,形式囊括国画、油画、雕塑等,包括张大千的《松荫观瀑》、钱松岩的《红岩》、傅抱石的《黄河清》、叶浅予的《高原獒犬》、吴冠中的《巴山春雪》、吴作人的《藏女负水》等。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这些艺术家,包括张大千、傅抱石、吴冠中都曾在重庆生活工作过,80年代以后重庆又涌现出以罗中立为代表的青年艺术家群体,重庆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同期】(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我们这次到重庆来展览作品中把这个地区的艺术家他们创作的作品和收藏的作品精选出来,来加以展览,也是对重庆地区美术家对中国美术贡献的一种回报,也是让这些作品回到它们自己的故土,与这些作者,与观众见面,把中国美术馆跟重庆美术馆的距离拉近,让这些作品跟民众贴近,真正体现艺术的人民性。 贾楠 李小溪重庆报道
关键词:
分类名称: 文娱前线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