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仍留在上海生活犹太难民后裔:1950年出生

2015年06月24日09:22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唯一仍留在上海生活犹太难民后裔:1950年出生

  本报讯(记者 施晨露)《艰苦岁月的难忘记忆——犹太难民回忆录》昨天在上海图书馆首发。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来华犹太难民研究》成果,由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主任潘光主编。

  《犹太难民回忆录》收录了38位来华犹太难民及其后裔对于来华避难生活的口述回忆,分为“逃离纳粹统治下的欧洲”、“抵达上海,走进中国”、“在中国的土地上闯荡和拼搏”、“最艰难的时刻——虹口隔离区”、“患难中同甘共苦——犹太难民与中国人民”、“战争结束的前前后后”、“中国记忆和上海情结”等7个章节。其中,最年长的罗生特(雅各布·罗森菲尔德)出生于1903年,1939年8月来到上海避难,抗战胜利后随军转战东北,成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担任医务职务最高的外国友人。最年轻的萨拉·伊玛斯1950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是1940年从德国来到上海的犹太难民,萨拉也是目前所知唯一还留在上海生活的犹太难民后裔。

  据介绍,1939年随父母来沪避难,后来担任过国家财政部长的迈可·布鲁门撒尔曾多次重返上海,对于虹口舟山路59号的小阁楼旧居念念不忘。1940年来沪避难的肖尔·艾森伯格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投资中国的外商之一,1980年初在上海建立一家玻璃厂,他还是浦东钻石交易中心的创办人。令潘光感慨的是,很多曾在上海居住的犹太难民至今保持着纯正的上海口音,“有一次我应邀去维也纳一户犹太难民家拜访,一进门主人便用上海话说道,‘家里很小很龌龊,不好意思’。”

  “对于来华犹太难民的记忆留存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程。”潘光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他在欧洲参加会议时,很多专家高度褒奖中国、上海为保护犹太难民做出的巨大贡献,“但你们中国人自己不太提这段历史。”回国后,潘光开始对来华犹太难民的研究,2010年《来华犹太难民研究》 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加速了研究进程。“最初接受我们采访的来华犹太难民很多现在已经过世,目前在世的也多在80岁至90岁之间,对于这段记忆的保存和抢救争分夺秒。”

  《犹太难民回忆录》中还收录了目前掌握的来沪犹太难民姓名录1.37万余条,占据全书近一半篇幅。当年,上海曾经庇护过的犹太难民总数接近3万人,超过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当时接纳犹太难民总和。

  “我们也犹豫过是否要在一本书中用如此大篇幅刊载来沪犹太难民姓名录,但当这些难民后裔们从中找到自己父辈、祖父辈乃至曾祖父辈的姓名时,我们深感将这笔记忆遗产代代相传的意义所在。”潘光说,未来还将根据研究进展不断增补这份名单。

(来源:解放日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东京奥运会今日看点:中国队向女子蹦床金…
  2. 初心砥柱天地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3.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
  4.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5. “祝融号”火星车累计行驶708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