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清末"蛋白照"显示:"乾隆题诗碑"本就已断

2015年07月03日16:42  
 
原标题:明孝陵清末"蛋白照"显示:"乾隆题诗碑"本就已断

  □金陵晚报首席记者 于飞

  碑文上的文字早已斑驳

  1

  走进明孝陵,过了金水桥和文武方门,便看见了一个红墙青瓦的建筑——碑殿。碑殿建于康熙年间,现存有5块碑。

  正中的一块就是康熙手书的“治隆唐宋”碑,碑下有只驮碑龟趺,不过这只驮碑龟趺的脖子非常短。有说法是,这只龟曾经被毁坏过,头是重新接的。碑的左侧上方还有“康熙岁次己卯四月望日敬书”的一行小字。在“治隆唐宋”碑左右还有两块乾隆皇帝的诗碑。另有两块卧碑藏在这三块碑身后。其中东边一块刻着康熙帝第一次谒陵纪事,西边一块刻记康熙帝第三次谒陵情形。

  “‘治隆唐宋’四个字是1699年康熙帝第三次南巡谒陵时所题,康熙六次南巡,五次亲自拜谒了明孝陵,拜谒时行三跪九叩之礼。”中山陵园管理局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因为战乱,纪事碑几经摧毁,如今碑文上的文字早已斑驳。

  “乾隆题诗碑”本来就是断的?

  在享殿前门看到一块康熙皇帝亲笔提写的匾额,上书“治隆唐宋”四个大字,这块碑的顶部已“削了头”。而在“治隆唐宋”碑的左右侧,还各有一块“乾隆题诗碑”。其中右侧的这块碑上,有一道明显的断裂,为了让碑完整,管理部门后来还用水泥将其补全。

  明孝陵博物馆研究人员王广勇告诉记者,关于“乾隆题诗碑”断裂原因有很多种说法,但是,这次征集到的清末蛋白照片则显示,这块碑本来就是“断头”的。 记者在这张照片里看到,“治隆唐宋”碑是完整的,其左侧(西侧)有两块碑,最左侧那块“乾隆题诗碑”,顶部毁掉一部分,而这块碑现在的位置,恰恰就是现在“治隆唐宋”碑的右侧(东侧)。

  “唐宋”之间的裂痕也是谜

  这张老照片中,“治隆唐宋”碑是非常完整的,包括碑的顶部,而现在游客所看到的碑上,唐、宋两字之间有明显的断裂,也是后来“缝补”的。

  王广勇告诉记者,唐、宋两字之间为何会有断裂,直到现在还不得而知。据介绍,“治隆唐宋”四个字是1699年康熙帝第三次南巡谒陵时所题,康熙六次南巡,五次亲自拜谒了明孝陵,拜谒时行三跪九叩之礼。根据碑文的记录,康熙将“治隆唐宋”碑的制匾和勒石立碑的工作都交给曹寅。不过,康熙令曹寅制的匾是什么样子现在没有资料,但是勒石立的碑就是现在游客看到的这一块。而根据文献资料,这块碑在清朝后期是重新修补过的。然而,这次征集到的照片显示,当时这块碑完好无损。

  王广勇说,他们也请教了一些中山陵管理局的老职工和文史研究人员,他们对此的解释也有不同的版本。因此,这张老照片给谜团众多的明孝陵又增加了一个谜。

(来源:金陵晚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东京奥运会今日看点:中国队向女子蹦床金…
  2. 初心砥柱天地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3.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
  4.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5. “祝融号”火星车累计行驶708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