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遗址 感受明代军事城堡遗风

2015年07月04日19:38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访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遗址 感受明代军事城堡遗风

访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遗址感受明代军事城堡遗风

图为贵州遵义播州海龙屯飞龙关遗址。 杨光振 摄

图为贵州遵义播州海龙屯新王宫遗址。 杨光振 摄

图为贵州遵义播州海龙屯进入飞龙关的唯一路径:三十六步天梯。 杨光振 摄

  中新网遵义7月4日电 题:访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遗址 感受明代军事城堡遗风

  记者杨茜

  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明朝廷调8省24万军队发动平播之役。节节败退的播州第29代土司杨应龙领1.7万人退守海龙屯,倚天险与明军对峙,山巅之上的屯内俨然一座城池。114天后,杨应龙败亡。415年后,海龙屯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车辆开出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城区,便行驶在盘山路上,延绵的群山之中。车行至山间一木屋前,必须步行前往。这里便是贵州遵义播州海龙屯遗址所在,山脚海拔970米,山顶海拔1350米。

  海龙屯建于山之巅,所在之处山势陡峭,左右深谷,前后重关,军事城堡的地理优势十分明显。记者看到海龙屯的石阶依山开凿,随石阶而上,站在海龙屯巨大的36步天梯之上,环顾四周,烟雨雾笼罩群山,众山尽收眼底。

  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明朝廷调8省24万军队发动平播之役。节节败退的播州第29代土司杨应龙领1.7万人退守海龙屯,倚天险与明军对峙,山巅之上的屯内俨然一座城池。114天后,杨应龙败亡,明军入屯“斩级22687颗”,“招降播民12万”。焚毁了海龙屯内所有建筑。播州从此改土归流,分属四川、贵州。明代理学家瞿九思编在《万历武功录》中称此举为“唐宋以来一大伟绩”。

  作为海龙屯目前唯一的解说员,这些史实从刘炬材口中变得“有血有肉”。刘炬材曾是居住在海龙屯上的海龙屯村双龙组的村民,听海龙屯的故事是1988年出生的刘炬材小时候最爱的休闲娱乐项目,长大后,向到访者讲述海龙屯的故事,也成了他最大的爱好。爬到山顶,记者走得气喘吁吁。而刘炬材最多时一天往返解说5趟。

  刘炬材的家以前也是考古队员在海龙屯的住所,从1999年海龙屯的第一次发掘,刘炬材与前来的专家便成为了朋友,亲眼看见并触摸大量的文物更是激发了刘炬材想要了解海龙屯的兴趣。“越了解越感受到这段历史的吸引力,更希望能将这些历史为更多人所知。”带着对家乡情感和自己的爱好,刘炬材从小时候的上山带路人转变为如今的职业解说员。

  在刘炬材的引领下,记者看到海龙屯借助山势修建城墙、关口,在平坦处修建土司行政、生活设施等遗址,目前遗存包括飞龙关、朝天关等9处关口,“新王宫”、“老王宫”两处衙署建筑群遗址、“三十六步天梯”等。

  走在遗址内,飞虎、飞龙、朝天、飞凤四关遗址仍在,飞龙关、朝天关保留着杨应龙亲笔题名的残垣断壁,修建于悬崖之处的古城墙仍透露着当年雄风,山顶新王宫的考古痕迹讲述着杨氏的故事。

  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播州战役结束了西南杨氏土司对古代播州历经唐、宋、元、明四代共700余年的统治。当年的军事城堡只剩遗残垣断壁,王宫殿宇隐于泥土丛中,明末西南地区的风云历史如今都在这无言的山石间。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2年4月23日开始对海龙屯进行考古发掘,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考古队领队李飞告诉记者:“海龙屯作为军事城堡存在,在军事战役中毁灭。虽偏处西南一隅,但从羁靡之治到土司制度,再到改土归流,完整见证了中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制度变化。”

  李飞率考古队入驻海龙屯遗址900多天的时间,挖掘出土上万件文物。作为平播之役的主战场,海龙屯最迟修建于1257年,如今已有758年的历史,规模庞大,设施完备,是研究西南地区土司制度和军事关隘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

  目前,通过考古队研究已系统看清整海龙屯的轮廓,包括城墙的走向,关口的设置等,对屯内建筑群的年代、性质、历史变迁都有了超越以往的认识。同时,对于海龙屯如何修建也从神话传说建立了基本的认知,修建屯的建筑材料来自山顶三个采石场,还有砖窑和瓦窑。

  如今,海龙屯成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对海龙屯有着特殊感情的刘炬材和李飞,在开心之余也担忧,随着海龙屯进入世界视野,更多人将会前来,如何保护不可再生的文化遗址将是未来面临的严肃问题。(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东京奥运会今日看点:中国队向女子蹦床金…
  2. 初心砥柱天地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3.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
  4.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5. “祝融号”火星车累计行驶708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