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谛”一词原为佛教用语 或与地藏王菩萨有关

2015年07月16日15:19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真谛”一词原为佛教用语 或与地藏王菩萨有关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日常用语是由佛教用语演化而来的,人们只是习惯使用,而忘了深纠他们的来源。

  先说说“解释”这个词,就来源于佛教,它出现在汉代之后的史书中,这是因为佛教自东汉末年才传入我国,东汉之后“释”家的佛教才在我国逐步流传开来。解,是传播讲解的意思。释,也是解、开释、释放的意思。那么,当时人们为什么选择传播讲解的必须是“释”,而不是什么“赵钱孙李”或者“周吴郑王”呢?因为“释”是释迦牟尼的姓氏,代表的是释迦牟尼的佛教思想,是人类智慧的集大成者。“解释”二字的存在,就是明确告诫人们把传播讲解“释”家佛教作为追求,才能获得觉悟,解脱生死轮回之苦。所以,“解释”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了通俗不过的日常口语了。

  佛教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影响极为深远,来自佛教方面的日常用语词汇比比皆是。

  “真谛”一词原为佛教用语,可能与地藏王菩萨有关。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在佛陀既灭,弥勒未生之前,地藏菩萨自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要拯救诸苦。地藏菩萨的原型为印度教的大地之神,相传他的坐骑是一个神犬,名叫“谛听”或“地听”,可以听取不同世界的“真”、“俗”二音。“真谛”与“俗谛”合称为“二谛”。“真谛”就这样被泛指为最真实的意义或道理了。

  过去人们营造佛像并不是艺术家自由的创作活动,而是一项严肃的佛事活动,必须按照佛教经典所规定的标准进行,这种仪轨被总结概括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后符合这些标准的佛像才可以开光供奉,于是“相好”逐渐成了一种好的标准。现在人们常说:“你把某人某事相好,别看走了眼”,“这是我相好的”等等,都是指对得上眼并内心喜欢的人。

  我们把平面的图形叫“相”,把对应的符合立体特征的叫“像”。过去的佛造像在统一仪轨约束下,呈现的特征基本一致,人们认为他们都很相像,就说“好像呀”。后来把不好区分、模棱两可、判断不准的事物都说成“好像好像”的,这就是“好像”的由来。

  寺庙里供奉的如来佛像,通常并列三尊。其中,竖三世佛为“燃灯佛、释迦牟尼和弥勒佛”,分别代表“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佛教徒们又特别期望未来成果成佛,所以格外礼敬弥勒佛。他们口中诵念的“弥勒弥勒”,其实与“未来未来”既是谐音又是同意。

  “如意”原是如意轮观音菩萨如意宝珠的略称,确好满足了人们“如我心意”的愿望。“大势”、“吉祥”原是西方三圣之一“大势至菩萨”和藏传佛教密宗神“吉祥天母”的简称,也成了我们的日常用语。

  萧学禹(作者系甘肃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办公室调研员、甘肃省杂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人民政协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东京奥运会今日看点:中国队向女子蹦床金…
  2. 初心砥柱天地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3.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4.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
  5. “祝融号”火星车累计行驶708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