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版权费3年翻10倍

2015年07月18日10:05  来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科幻小说版权费3年翻10倍

  原标题:科幻小说版权费3年翻10倍

  今年是“科幻教父”阿西莫夫逝世23周年。其经典巨著《银河帝国:基地》被引进再版,仅第一册的单本印数就超过整个系列过去十年的销量总和,创下科幻小说的畅销纪录。

  2015年被媒体定义为中国的“科幻元年”。早前中影集团公布的24个电影项目中,三部制作成本极高的影片均改编自科幻题材作品;此外,中国科幻小说《三体》和《乡村教师》也被计划拍摄成电影。记者独家专访了《银河帝国:基地》的译者叶李华等人,与读者一起探讨科幻话题。

  “人类历史上最好看的小说”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在获奖后的访谈中坦诚地表示:“我当年选择经济学,是受了一位作家的影响,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基地》系列……书中有一个学科叫‘心理史学’,我当时看了之后就想当个心理史学家……后来选学科时发现,经济学是最接近心理史学的……”在国内,蔡康永、刘慈欣也都是该书的忠实粉丝。

  《银河帝国》系列小说出版60年来,对人类的太空探索、世界局势、前沿经济学理论以及好莱坞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读者成长为各行业的领袖。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在半个多世纪之前提出的一些创想都逐渐成为我们这个世界的发展趋势,他的科幻作品预言了人类社会的未来。1964年,阿西莫夫预言过50年后的世界:厨房的自动化、机器人的出现、太阳能的利用、电脑的发展,这些惊人的预言一一在当下得到验证。

  1952年,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基地》首次出版,在1966年打败了托尔金的“魔戒”三部曲,获得“人类历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说”奖项,被视为科幻文学的经典。

  科幻电影带动科幻小说走红

  记者获悉,《银河帝国:基地》曾在2005年由天地出版社引进出版,但因为种种原因,销量却颇为惨淡。可是,10年后,情况完全发生改变。

  据开卷数据显示,天地出版社版的阿西莫夫作品,最多一本销量为2053册,全套22本总销量为20854册,自2009年起,各渠道就基本处于断货状态。很多“阿迷”不得已寻求国外代购,即使是旧书,也被奉为“收藏品”,是不少淘宝店主的“镇店之宝”,有的售价高达1999.00元。

  《银河帝国》系列书再版推出以来,仅仅《银河帝国:基地》单本印数就超过整个系列过去十年销量总和。读客图书版权编辑许姗姗向记者透露,现在科幻类作品的版权越来越难拿了,近一年,版税更是翻了4~6倍,有的作品甚至翻了10倍以上。2012年4月6日,在阿西莫夫逝世20周年这一天,阿西莫夫的经典代表作《银河帝国:基地》正式开卖。据许姗姗透露,当时对这套书的心理预期是在一年卖出30万册。

  2014年,电影《星际穿越》的走红给科幻小说市场投了一枚“炸弹”。“《银河帝国》以一天接近2000套的订单量在疯涨,每天都有货源补上,但一补上就被卖空,网站一直显示断货,这个断货状态整整持续了50天。印刷厂则夜以继日地加班。”

  据悉,HBO电视网计划将《基地》系列改编成美剧,曾担任过《致命魔术》、《星际穿越》、《黑暗骑士》等多部影片编剧的乔纳森任编剧,他也是《基地》的铁杆粉丝。

  对话叶李华:

  阿西莫夫是天生的“写作机器”

  广州日报:很多读者只认可您翻译过的阿西莫夫的作品。可否介绍一下您与阿西莫夫的渊源?

  叶李华:最早是在1990年,我翻译了他的成名作《夜归》(Nightfall),次年刊登于台湾出版的《幻象》杂志第四期“阿西莫夫专辑”中。在这个专辑的首页,还刊载了他的亲笔信:“很高兴知道《幻象》将刊出我的作品专辑,或许我因此能在亿万的中国人中增加更多的读者。”

  广州日报:可否谈一下您对阿西莫夫的印象?

  叶李华:阿西莫夫是个天才儿童,19岁拿到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学士学位,21岁硕士毕业,二次大战爆发,他投笔从戎,28岁获得生物化学的博士学位。阿西莫夫十几岁就开始写小说,19岁说写的一篇小说首度被印成铅字;21岁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幻作家,非常神速。

  上电视做公开演讲,他从来不准备讲稿,而是即兴演讲,出口成章。很多人怀疑阿西莫夫是不是一个机器人。有一次,他上电视节目,在大家侃侃而谈之中,他说他是个天生的“写作机器”,随时随地都可以写。主持人说,那现在呢?“拿打字机来。”于是他在现场30分钟就写了一篇短篇科幻小说。

  广州日报:您觉得阿西莫夫作品的魅力何在?

  叶李华:写作手法总是推理与说理并重,结局则总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广州日报:您觉得今天在中国大陆出版阿西莫夫,有什么意义?比起几十年前,科技有了翻天覆地的发展,阿西莫夫过时了吗?

  叶李华:这个问题我想可以反过来回答:如今中国大陆出版界蓬勃发展,如果这一整套科幻经典巨著仍旧缺席,将是天大的遗憾。阿西莫夫对科技发展做过许多高瞻远瞩的预言,当然没有过时。

(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东京奥运会今日看点:中国队向女子蹦床金…
  2. 初心砥柱天地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3.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4.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
  5. “祝融号”火星车累计行驶708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