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解读电影《哆啦A梦》为何能打动中国人的心

2015年07月30日09:51  来源:中国网
 
原标题:日媒解读电影《哆啦A梦》为何能打动中国人的心

  原标题:日媒解读电影《哆啦A梦》为何能打动中国人的心

日本动画电影《哆啦A梦:伴我同行》剧照

  据日本媒体网站7月28日报道,日本动画电影《哆啦A梦:伴我同行》在中国大陆的票房收入不菲,5月28日上映第一天就达到了2708万元,6月26日结束放映时累计票房收入高达5.3亿元(约106亿日元),在已于中国公映的动画电影之列中名列前茅。

  《哆啦A梦:伴我同行》虽未能打破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2》创下的6.1亿元票房纪录,但其在中国的票房收入却远远超过了在日本上映时收获的83.8亿日元票房收入。

  中国的网民们也纷纷评论道:“好怀念哆啦A梦啊!!感动得都哭了!”、“最爱哆啦A梦!最爱大雄!最爱静香!”、“哆啦A梦是我们这一代儿时最好的伙伴!哆啦A梦谢谢你!哆啦A梦再见!”

  那么这部电影究竟为何在中国的人气比在日本还要高呢?

  动画片《哆啦A梦》是于1991年开始在中国播出的,所以中国的哆啦A梦粉丝以80后、90后居多,而这一代的人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中国从1979年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父母从早到晚在外工作,只剩孩子一人在家,虽然有的爷爷奶奶也会帮忙照顾,但孩子们却没有共同玩耍的兄弟姐妹。就算有年龄差不多的亲戚也是偶尔才能见一次面。对这些独生子女来说,虽然在幼儿园或者学校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但回了家爸爸妈妈或者不在,或者是忙于家务,根本没人能陪自己玩。所以正是哆啦A梦陪伴了这些独生子女寂寞的幼年时光。

  日本的家庭中一般都会有几个兄弟姐妹,但巧合的是哆啦A梦故事里的主人公大雄却和中国的小孩子们一样是个独生子。其实中国有很多像大雄一样的独生子女,没有一起玩的小伙伴,对自己没有信心,儿时的生活很寂寞。而且动画片《哆啦A梦》开始在中国播出的时候,那些“第一代独生子女”们正好也刚上到小学高年级,和大雄一样成绩一般,经常受同学欺负。放学回到家里,妈妈背对着在厨房里忙,想和她说一说今天学校里发生的事,也只能得到“怎么能那样呢”、“你要做个乖孩子”、“哦,是吗”这样的回答。有了喜欢的女孩子也不敢表达,只会觉得“我肯定不行”。遇到什么事情最先想的就是“我该怎样做才是对的”。所以对他们来说,自己和大雄很相似。

日本动画电影《哆啦A梦:伴我同行》海报(网页截图)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视机也在中国得以普及。那些孤独的独生子女们也因此能够从电视上的动画片里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而当时中国并没有很多面向儿童的电视节目,所以《哆啦A梦》获得了中国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看了《哆啦A梦》以后,很容易产生“我的烦恼原来大雄也有”、“其实不是只有我一个人”等等这样的共鸣。不过哆啦A梦最吸引他们的其实是那种及时的陪伴,是在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它总能在身边给予温暖的建议和帮助。哆啦A梦总是和大雄齐心协力,利用自己的魔法帮助大雄实现愿望。这样的哆啦A梦不就是电视机前的中国孩子们梦寐以求的那个小伙伴吗?

  长大以后体味到现实辛酸的“小皇帝”们。现在,前文提到的80后、90后们都已走入社会。他们在残酷的竞争中苦苦挣扎,试图寻求一丝心灵的安慰。这大概也是《哆啦A梦》又大获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独生子女们往往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家长也很容易过度保护孩子,过度干涉孩子的成长。“你好好学习就够了”、“别的什么都不用想”、“有闲工夫了就写作业,要不就学钢琴”、“朋友也是你的对手”等等,这些都是父母经常对“小皇帝”们说的话。所以对独生子女们来说,现实生活中根本就没有自己“心灵的归宿”,像大雄有哆啦A梦那样,自己也能够一个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好朋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更有的独生子女们在中国高等教育大范围扩招的浪潮下考上大学,庸庸碌碌地混完之后又靠家里关系随便找了工作。他们进入社会之后,才意识到现实的残酷,意识到自己曾经的天真,身心惧疲。又好面子,这些辛酸又不能讲给别人,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因此《哆啦A梦》这样治愈系的电影来得正是时候。而且《哆啦A梦》的观众里有不少“三代同堂”。现在那些独生子女们大都成了家,他们带着自己的父母和孩子,一起去寻找自己儿时的偶像和回忆。

  哆啦A梦陪伴了当代中国年轻人那段孤独的童年。以后也还会有更多的独生子女们走向社会,承受着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压力。所以在今后娱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创作出更多的“治愈系”作品尤为重要。

(来源:中国网)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东京奥运会今日看点:中国队向女子蹦床金…
  2. 初心砥柱天地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3.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4.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
  5. “祝融号”火星车累计行驶708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