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专家谈清明上河图:画中含隐忧 曾没什么人看

2015年09月12日21: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故宫专家谈清明上河图:画中含隐忧 曾没什么人看

故宫专家谈清明上河图:画中含隐忧曾没什么人看

“《清明上河图》新探”讲座现场。

北京故宫研究室主任余辉在讲座现场。

  中新网北京9月12日电(宋宇晟) 今日,故宫院庆专题讲座“《清明上河图》新探”在北京劝业场举行。北京故宫研究室主任余辉在讲座中深度解读了《清明上河图》。他认为,画中暗含着画家张择端对北宋社会的隐忧。而对于近日在故宫展出的《清明上河图》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余辉称,这说明,今天的社会公众对古代传统文化更加关注了。但在他的记忆里,前几次展出《清明上河图》时“没什么人看”。

  《清明上河图》是以曲谏的方式劝诫宋徽宗关注社会危机和军事防卫

  余辉携其研究《清明上河图》的成果,讲述了北宋汴梁的风貌,对张择端为何绘制此画、画中描述的时节是否真为清明、繁华街市的背后暗藏着怎样的玄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根据他的研究,余辉认为,张择端生于信奉儒家思想的家庭,幼好读书;青年时到汴京投身于科举考试未果,后改学界画,供奉于翰林图画院。

  他表示,《清明上河图》艺术性地概括提炼了汴京城内外一部分代表性的景致,是汴京实情而非实景,画家在展现清明节期间商贸繁华的汴京城的同时,表现了一些社会弊病,组合成北宋末年的社会危机,同时也暗含画家对北宋社会的隐忧。

  余辉判定,张择端的创作动因是出于对朝廷社稷的牵挂,以曲谏的方式劝诫徽宗关注社会危机和军事防卫。

  为什么《清明上河图》吸引如此多观众?曾经没什么人看

  作为故宫博物院90周年院庆的重要活动,《石渠宝笈特展》8日在北京故宫开幕。其中,备受关注的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10年来首次全卷铺开展出。

  有媒体报道,在《清明上河图》前,更是排起了长队。全长528厘米的《清明上河图》全卷铺开陈列,很多观众几乎趴在展柜上,一厘米一厘米地观看。在现场工作人员一次次提醒中,队伍缓缓地往前移动。不少爱好者看一遍不过瘾,不惜第二次、第三次重新排队观看。

  在讲座结束后的互动环节中,余辉表示,这正说明,今天的社会公众对古代传统文化更加关注了。“我在故宫这些年,《清明上河图》就展出了7、8次。前面那几次没什么人看,根本就不用排队。每次我去看,只有三三两两的人在看。”他说。

  余辉认为,这说明了大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很高。不过,他也说:“很多人可能认为,这是教科书里出现过的画,一定要看看它的真面目。为的就是丰富自己人生的经历。”

  据悉,该讲座属于“幸福的邀约”文化艺术讲堂系列讲座,由得意典藏与北京坊共同举办。该系列公益文化讲座已持续举办了四年三十余期,每期均邀请文化艺术界的大家分享研究成果与心得感悟,这次是首次在北京劝业场举办。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东京奥运会今日看点:中国队向女子蹦床金…
  2.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
  3.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4. 初心砥柱天地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5. “祝融号”火星车累计行驶708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