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釉质或起源于原始鱼类鳞片

2015年09月24日16:45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牙釉质或起源于原始鱼类鳞片

  科技日报北京9月23日电 (记者王小龙)瑞典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牙釉质很可能起源于原始鱼类的鳞片。

  牙釉质也称为珐琅质,是一种脊椎动物特有的组织,包括鱼和四足动物在内都有。牙釉质位于牙齿的最外层,成熟后呈白色半透明状,是哺乳动物体内最坚硬的组织,其功能除了咬碎食物之外,也可以保护下层的牙本质和牙髓。而硬鳞质是一种类似牙釉质的组织,一般存在于很多鱼类化石以及存活至今的一些原始鱼类的鳞片当中。科学家一直猜测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但到现在为止,一直不能确定牙釉质是起源于牙齿,然后扩散到鳞片,还是恰恰刚好相反。

  在新的研究中,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珀·埃里克·阿尔伯格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结合了遗传和化学数据,提供了一种牙釉质起源的假说。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现存的有硬壳的鱼,例如斑点雀鳝身上的硬鳞质相当于牙釉质。随后,他们还发现大约四亿年前早泥盆世的一种鱼类——斑鳞鱼的化石和其它鱼类化石的外壳上有牙釉质,而牙齿上却没有牙釉质。这说明牙釉质最初存在于身体表面,而在牙齿上并不存在。因此,他们得出结论:牙釉质应先起源于鳞片,而后延伸到膜骨,最后到达牙齿。

  不过,目前这还只是一种假设。要确定牙釉质是何时以何种方式包覆牙齿的,还需要对原始鱼类进行进一步的系统发育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来源:科技日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东京奥运会今日看点:中国队向女子蹦床金…
  2.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
  3.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4. 初心砥柱天地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5. “祝融号”火星车累计行驶708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