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琅琊榜》仅仅是一部权谋剧吗?

2015年11月04日08:2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评:《琅琊榜》仅仅是一部权谋剧吗?

  原标题:《琅琊榜》仅仅是一部权谋剧吗?

  有论者称《琅琊榜》“三观很正”,南方一家周刊的一篇文章新近又提出该剧另一重价值——“情义千秋”。可无论如何,观众都难以完全揭去网文出身的《琅琊榜》所携带的“权谋”标签。可是,《琅琊榜》仅仅是一部权谋剧吗?

  当然不是。有论者认为,《琅琊榜》中的权谋比起《甄嬛传》,可能都是不足道的,这部剧真正让人难以割舍之处,在于靖王、林殊一系所持有的一种政治浪漫主义情怀——这种情怀交织在平反和夺嫡两项政治活动中,前者中,林殊作为冤案的受害人诉求国家公义;后一方面,靖王作为王者肃清朝局、主持大义——我们必须如此陈述,不论林殊心中有多大的国家公义,或者靖王对林家怀有多深的私情,二人的身份注定了各自在政治活动中的基本行动逻辑。

  就在这样一种恪守君臣身份的框架之下,两人却共享了一种网友所谓“政治清明”的政治抱负,正是这种抱负让众多观众和“原著党”觉得《琅琊榜》“三观很正”。而这种抱负在“靖王夺嫡”这一主题下表现得更为丰富:靖王在庆国公一案中的公允、私炮房一案中的以民为先,以至于靖王被册立东宫太子、主持兵部改革时,户部尚书对兵部尚书的“好好做事”的提醒,无不显现出靖王作为一个新王重开大局的气象。这一切,都可化归于剧中萧景睿的一句话“君者,源之流也”。

  相关论者虽与剧中人一同欣喜于“政治清明”的实现,却依然将此剧称之为“政治春梦”一场,这多少是与历史情境比照下的感慨。最近已有论者推测与剧中朝代颇为相似的是南梁,剧中梁王与历史上的梁武帝颇多相似,朝局的内忧外患也颇多可比,但像靖王、林殊一类人的存在,便成了此剧最大的架空,也是这场“政治春梦”的缔造者。

  于是,这场剧中的“三观很正”“政治清明”都是建立在一种大乱的格局下的,否则这场肃反运动至少不会显得这么轰轰烈烈,主人公们也不会这么像孤胆英雄。保守一点说,剧中人物的政治情怀多多少少是靠他们敌对者的失义反衬出来的。

  但剧中另有一种政治价值,最明显的便是来自那位朝堂论礼的周玄清老先生。他入殿之时惊动梁帝起身相迎,这是宿儒大师所享有的尊崇。在这样一个于天子殿前连施两礼的剧中人物面前,林殊把礼部的牌子丢进火坑的动作都略显轻浮。

  与此类似的情节还有春猎。剧中借林殊之口介绍说,春猎更多是仪典,春季万物复苏不宜杀生。若不过分追究朝代,则前人的律例释文中曾有阐述,“春蒐(音同“搜”)……春时搜索,兽之有孕者则放之。”《礼记》中记皇家田猎,更有“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群”之礼。剧中春猎只是仪典,故不入行宫,正如靖王所言,这是祖制。与朝堂辩礼一样,这是梁帝都不可违逆的。

  与观众们更能共情的“情义千秋”“政治清明”这些概念相比,“礼”之一字是相对陌生的,但它也许能提供一种更博大的中国古典政治的图景。它不只表现为那些考据严谨的礼节,更是一种内心和外在的秩序。即使是在观众所认同的“政治清明”中,里面已然包含了一种君臣位分。而我们生活在一个“礼”应该被强调的时代,更能依稀从此剧中感受到一种敬意,这种与古代礼制的近距离体验,也是此剧的难得之处。

(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东京奥运会今日看点:中国队向女子蹦床金…
  2.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
  3.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4. 初心砥柱天地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5. “祝融号”火星车累计行驶708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