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动画片《百变马丁》为何要“变”
深受欢迎的国产电视动画片《马丁的早晨》在拍摄到第三季时,更名为《百变马丁》并放弃在央视等国内最优电视频道的播出,日前转投网络视频爱奇艺。对此,“马丁之父”今日动画总经理、该电视动画片导演张天晓表示,上传视频网站不过才10天,截至昨晚,就得到超过1500万的点击率,并且有详尽的点击人群类型分析,有助于他们今后定向开发衍生产品——这些优点是目前电视台怎么也赶不上的。网络视频背后的大数据分析,让更多的动画人转向。
本来没中文版
今日动画因为10年前,在还没画一笔电视动画片《中华小子》的情况下,仅凭在戛纳电视节上的样片浏览量名列前茅,就赢得迪士尼、福克斯等欧美国家电视台争购,而成为国内最受关注的民营动画公司。近年来,他们的新片《泡泡美人鱼》还获得《纸牌屋》制作商Netfelix的投资。张天晓坦言,在国内,电视动画片不可能通过被电视台购买的方式回收成本,所以他制作的动画片若要回收成本必须走欧美市场。
换言之,《中华小子》《马丁的早晨》有英文版、法文版甚至德文版,但是最初,都没有中文版。之所以后来,他还是制作了中文版,是因为两个女儿经常问他:“为什么在电视上看不到爸爸做的动画片?”
必须纳入产业链
当下动画电影的大繁荣,一定程度上依附于电影产业链的完善,亦即电影票房多年来始终处于上升趋势,所以动画通过影院播映实现回收的希望,远远大于走电视渠道。
因而,在电视上播出的动画片,必须通过卡通形象授权这一产业链的方式,形成庞大的卡通世界——构成这个世界的每一件产品都明码标价并卖掉才能回收。这就是米老鼠、唐老鸭的“成功模式”——大到乐园、小到尺子都有他们的形象出现。国内的奥飞动漫,就是通过在电视动画里植入各类玩具而成为上市公司的。他们的主要播出平台是上海的炫动卡通卫视。此次,张天晓把《马丁的早晨》更名为《百变马丁》,并只在炫动卡通卫视播出,就是基于更有利于马丁的卡通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这两个角度出发。
重视大数据分析
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动画公司,今日动画的市场嗅觉向来敏锐,与爱奇艺合作,一方面是源于当年热爱动漫的一代已经长大,从外国动漫粉丝成长为对国产动漫寄予厚望的网络中高层;另一方面,网络大数据捕捉到的信息,确实有利于动画制作商捕捉到细分人群。
仅以《百变马丁》为例,每天有实时数据更新了解到点击率,近10天来的点击率已经破1500万。其中,电脑和移动端各占50%,北京点击率排名第一,男女比例为6:4,其中31至35岁的男性占比最高,为47.1%,其次为1至17岁的未成年人,占18.9%,紧随其后的是25至30岁的男性,占17%——这就意味着,该片首先适合亲子观赏,其次在年轻人中也有一定影响。在北京、河北的点击率要超过上海,但是总体上沿海城市都看《百变马丁》。甚至,其中“射手座”的人最多、游戏达人最多……
张天晓说,这么详尽的数据分析,让他今后在衍生产品开发的城市布局、年龄段分析、品种把控等方面有了充分的依据,而这些优势,是在电视上播放动画片不可能获得的结果——收视率是最“精准”的回馈,而这个数据多不精准,连圈外人都知道了……
记者手记:电视败给“互联网+” ?
我国动漫产业近年来日趋发达,但是通过电视播出动画片最终形成产业规模的模式,还未最终形成——因为涉及的环节多,且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健康,资金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只要有一环不理想,资金回收就会断链,如盗版。相比之下,电影动画的资金回收就很简单:上映、买票,就两步。因而,电影动画显得更繁荣。
今日动画,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动画公司,基本放弃电视播出渠道,转投网络播出,是一个信号。一方面说明了当年以盗版海外电视动画起家的网络公司,开始有了“文化自觉”,给予优质国产动画播出平台——国产动画片也许除了影院之外,又多了条生路;一方面说明了电视台正在逐渐失去优秀动画片的播出平台,产业链模式可能会重新链接,电视台终将出局?
“互联网+”的思维,确实颠覆了不少以往惯有的产业模式。那么,电视台又该如何面对、提升?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