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长江图"十年始画成 导演不期待有商业片票房

2016年09月03日09:54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一卷《长江图》,十年始画成

  ▲《长江图》海报

  剧情简介

  这是一段发生在长江上的魔幻爱情故事。船长高淳(秦昊饰)在沿长江逆流而上的运货途中,不断邂逅曾经的恋人安陆(辛芷蕾饰)。长江好像变成了一条时间河流,把高淳带进曾经与安陆相爱的场景里。而安陆出现的地点,都与一本名为《长江图》的手写诗集有关……

  长江是中国人历史与文化中一条重要的河流,但从未这般完整而诗意地展现在大银幕上:文人骚客笔下泛着清幽蓝光的寒江,从源头楚玛尔河到入海口上海,沿途几千公里变幻无穷,还有交织其间的男女主角跨越20年的爱情……9月8日即将上映的电影《长江图》,是首部以长江为拍摄对象的剧情片,摄影师李屏宾也凭借此片斩获第66届柏林电影节杰出艺术贡献奖。

  为创作这样一部空前的作品,导演杨超和剧组经历了六年筹备、两年拍摄、两年后期制作的漫长过程。如今,《长江图》即将在观众面前展开,杨超也终于完成了作为艺术家的使命。

  拍摄灵感

  对河流“生理性喜欢”

  拍长江,源于杨超从幼年时期就开始的对河流的迷恋。

  1974年,杨超出生在河南信阳。一条流经信阳市区的浉河,成了他童年时代最好的玩伴,也让他对河流产生了“生理上的喜欢”。在他看来,陆地经过人类的改造,大小城市都差不太多,然而河流保留了自然最美的面貌。

  杨超拍摄职业生涯的第一部长片《旅程》时,片中曾出现长江的画面。从那时起,想要拍长江的这个想法,便在他脑子里扎下根。“所有诗人都写长江,如果能用影像把长江记录下来,那简直太棒了!”

  于是,2006年,杨超只身一人,手持DV,登上了从宜昌开往重庆的客轮,这是他第一次为《长江图》采风。以后的6年里,这样的采风还有四五次。该片的剧本、前期片花、选景,甚至机位图的绘制,都是在采风过程中陆续完成的。

  第一次采风时,没钱买一等舱船票,三等舱又太脏,杨超买了张二等舱船票。拥挤嘈杂的客轮上,水腥味、燃油味、饭菜味和乘客的汗臭味混在一起,却让杨超格外兴奋,“刚开船时,大家都一窝蜂涌到船头看江,五分钟后,就一个人都没了。只有我一直站在外面,看变幻的水,漫无目的地拍摄素材。”

  拿着六七万字的剧本和根据素材剪辑的短片,杨超开始为电影找投资人。三千万元是他理想中的预算。但在当年,这样的成本,对一部文艺片而言不啻天价,一般文艺片也就几百万元成本。然而,几位投资人居然一致看好,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电影界从未做过的事情,还希望拍出来能拿到国际上获奖。

  杨超很顺利地拿到了一千万元。他决定开机——钱虽没达到预期,但他想试试。当时,片中主演王宏伟特别严肃地跟杨超说,不要开机,因为钱不够,杨超没有听。谁知道,没钱的事儿后来真发生了。

  船上拍摄

  为省钱临睡前才开暖气

  2012年1月,《长江图》终于在上海吴淞口江面上开机。一条船用于拍摄(就是片中看到的“广德号”),一条道具船用来架机器,一条生活船供四五十人的剧组生活,三条船沿长江溯流而上,在上海、南京、铜陵、宜昌等十几个城市停留拍摄,一直到长江源头楚玛尔河。

  掌镜的,是拍摄过《花样年华》《悲情城市》的摄影大师李屏宾。能请来大师做摄影,该片制片人王彧总结为“不谋而合的默契”。剧组给当时在国外的李屏宾发了一封邮件,附上剧本和样片。两天之后,李屏宾就答应了。

  因为拍摄期间都在冬季,“寒江”上透骨凉的江风,是每位剧组成员都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为了省钱,晚上十点半临睡觉时,制片主任才烧上燃油,把暖气送到每一个房间,大家就能伴着暖气入睡。到了凌晨两三点,制片主任便关了暖气,大部分人都会做一个寒冷的梦。有人被冻醒后,便跑到走廊里大声喊:“制片主任,什么情况?”

  名为“银河号”的生活船顶层,居然还有一个舞厅。一个制片人从岸上买来咖啡机、啤酒和饮料,在那儿经营起了酒吧。船上的生活太无聊,剧组成员收工后最大的消遣,就是坐在酒吧里喝点东西,看两岸的风景。至于酒吧赚的钱,自然充公成了剧组经费。

  该片男主角秦昊,用“痛苦”二字明确表达了拍摄感受。“一开始跟我说是在五星游轮上拍,结果去了之后发现,就是个号称‘五星游轮’的小破船。没热水,没网络,每天基本只能看书。大冷天的还要拍跳河,身体基本扛不住了。”为了接近片中角色,秦昊增重15斤,每天晚上使劲儿喝水做出浮肿效果。因为角色比较邋遢,在船上两个月他从来没洗过脸。

  上映在即

  不期待有商业片票房

  2012年3月,正如王宏伟所说的那样,拍了80%后,剧组没钱了,只得宣告解散。杨超带着两个月拍下的素材,回到北京。面对这样的窘境,他没觉得意外,也不感到沮丧,“我没有自信到一定要花三千万元拍一部电影,还能拍成。没人资助很正常呀,那我就再咬牙坚持一下吧。”

  剪点片花,拿去找投资人看;再剪点片花,拿去找另一个投资人看,总会有人愿意为这样的电影投钱。抱着这样不着急的心态,杨超花了一年多时间凑够了支撑他重新开机的钱。他说,如果还凑不够,那就再等,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等下去,总能凑够的。

  2013年10月第二次开机后,他们完成了沿长江全线的拍摄,甚至还深入到海拔5千米以上的青海楚玛尔河,在长江源头拍到了雪景。

  拍摄阶段结束后,便是煎熬的剪辑过程。“第一版剪了一年多。光是成品就有一百多稿,全在电脑里用日期命名,但我们感觉效果太平淡,没有提升作品品质。”王彧回忆,之后他们把片子送到一位法国剪辑师那儿,剪出来才90分钟,节奏又太快。最后,片子交给了杨超带过的一位学生杨明明手中。经过她的剪辑,《长江图》才是今天观众看到的模样。

  这样一部小众文艺片能够公映,杨超已然很满足了,“我不期待《长江图》有商业片的票房,艺术电影本来就应该是小众的。”他希望,观众能从片中看到长江作为审美之河的特性,看到一条有美感、带魔幻色彩的河,而不是枯燥的河流,“这才是中国人精神生活中一个真正的源泉。”(袁云儿)

  采访后记

  聪明导演不苦情

  与导演杨超的专访进行得异常顺利。这个学院派出身、同时还从事电影教学的青年导演,说起电影来两眼放光,谈到兴奋处还会手舞足蹈、自己表演起来。《长江图》十年来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只被他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需要记者追问才肯透露。

  这就是中国正在成长中的新兴导演。他们对电影的热爱是骨子里的,愿意为其奉献出自己的才华和心血,不论是拍《长江图》的杨超,还是拍《路边野餐》的毕赣。更重要的是,他们改变了以往拍艺术片导演苦哈哈的形象,不刻意渲染在国内拍艺术片的艰难,而是巧妙借助各种力量,帮助自己实现电影梦。杨超在筹备该片之初,用自己拍摄的片花拿到戛纳电影节“工作室”等五个创投基金,这是该片最早得到的资金。然后,电影又在几年内得到多个投资方的赏识,这才使得《长江图》得以最后公映。

  不同于《百鸟朝凤》的悲情下跪,《长江图》居然喊出对票房不抱太大期待的论调——艺术电影不以票房为评判标准。制片人王彧也乐观表示,艺术片自有收回成本的渠道,而且比商业片更多。这份自信与洒脱,着实令人钦佩。

  对艺术有执着的追求,对市场有理智的认识,不盲从,不矫饰,不苦情,在热爱电影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愿这样的导演越来越多。

(责编:李岩、陈苑)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辽宁省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2. 安徽省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3. 南京:已采集核酸标本500万份
  4. 四平市政协原副主席田野接受纪律审查和监…
  5. 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