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时代生活的宽广大地上

2016年10月16日05:5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美术家协会写生现场。

  中国国家画院画家在延安栽树。

  中国美术学院写生现场。

 

 

  土,“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你是尘埃”。人与物的世界,哲理相通。

  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广大美术工作者力克浮躁,走出画室,深扎基层。他们聆听着时代的和声,行走在中国的大地上,不断地观察、捕捉、勾勒,不断地体悟、反思、追问,不断地补给、纠偏、厘正……画风愈加刚健,题材日渐开阔,美的创造更加鲜活。

  恰逢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两周年之际,本刊特采访美术领域各大机构的掌门人,请他们陈述两年间学习贯彻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成效及变化,以期继续着力推进创作,不负时代的重托。

  ——编 者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

  在源头寻找甘泉

  20年前,中国美协在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着重思考如何抓住机遇来拓展工作思路,促进中国美术沿着党的文艺方针繁荣发展。中国美协从办公室走向社会,承担起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改变了美协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思路,使协会工作逐渐拓展。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再次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循着这个方向,中国美协积极引导美术创作联系生活、联系人民、联系时代,先后组织30多批、数百位美术工作者深入基层写生,意在形成一种让美术工作者从生活中汲取心灵养分的创作趋势;同时为西部8个省区青年艺术家办班教学,除了向他们宣讲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还组织老师到草原上为青年人示范授课,意在把青年人的培养放到现实生活之中,在源头寻找甘泉。

  深入生活,不只是获得创作素材,更重要的是接受心灵的洗礼,这是两年来美术工作者普遍的感受。例如,我们一行人到西双版纳南糯山丫口老寨写生时,有感于当地群众自发修整山路方便我们进寨的举措,大家集资为村民修建了一条从山底通向山顶的混凝土道路,这对他们来说是多年的梦想。道路竣工之后,他们以载歌载舞的方式欢迎我们的场面,让很多美术工作者感动落泪。相似的例子有很多。这说明只有深入生活,才能真正地与人民建立起情感联系,才能用实际行动回报人民。而这才是“到人民中去”的又一层深意。

  作为长期扎根于生活、行走于基层的美术工作者,两年来我在继续深入生活中进一步开悟。在深入云南山寨、内蒙古草原、四川大凉山等地时,除了捐资助学,我还创作了大量作品,比如表现焦裕禄精神的《桐荫千秋》、表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阿尔山的《北疆铁骑》等。写生让我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鲜活感受,执笔面对自然时,是我人生最愉悦的时刻,这是丰富绘画精神、推动笔墨语言创新的必由之路。

  回到生活中锤炼情感、回到人民中锻造人格,是美术工作者践行《讲话》精神的主要方式。为了能够在“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的热潮中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每一位创作者都需要认真对待。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

  构塑美术方阵

  作为国字头的美术创作机构,两年来中国国家画院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学习和落实,在方向上把握得紧、行动得迅速。

  有感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浮躁问题,以及充斥美术界的“艺术创作只有铺天盖地,却没有顶天立地”的不良现象,中国国家画院埋头深耕,通过每年举办的院展“写意中国”、在海外进行巡展的“中国风格”、八个专业院的学术年展、专业画家五年一次的个展这四级展览的举办,操练美术方阵。各种“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的举措,也使得近两年画院的风气为之一变,美术创作质量大幅提升。

  两年来,为进一步放大画院功能、扩大画院影响、宣传画院主张,中国国家画院在海内外建立了十个创作基地,意在将画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艺术成果传播八方,把各地的地域文化以及值得表现的题材等及时反映到画院创作之中,使画院与社会之间有了双重的互动。画院也做了大量的公益活动,例如捐助空巢老人、每年在延安助学100个留守儿童、在延安示范栽树以号召全国画家就地栽树、为贫困地区建房、为学生捐资等,美术工作者从中都得到了精神的洗礼。

  中国国家画院近些年在机构完善、建章立制、人才培养以及收藏等方面也做出了系列改革。机构建设上,八个专业院和五个中心纵横交错、互相支撑,实现了专业全领域、全覆盖。用人机制及人才培养方面,画院一方面坚持专聘结合的方法,汇集全国美术机构中的学科带头人,既把他们的成果带到了北京,也通过他们把画院的成果放大到了全国各地;另一方面,画院以创作研究为中心,不断提升教师的水平,提高学生门槛,选择有创作经验且成果突出的中青年来画院进修提高。此外,画院收藏不断涵盖所有专业,比如抢救收藏了延安版画以及在世的一流版画家的作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收藏体系。机构调整后的中国国家画院,各项工作可谓齐头并进。

  两年来,美术创作领域在治理浮躁上大见成效,商品化创作、重复创作、以临摹代创作等不正之风得到遏制,美术工作者开始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作上,在对生活与时代的体悟中进行创新。沿着这个方向行进,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会迎来新的高峰。

  中华艺术宫馆长施大畏:

  心中有梦

  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两周年之际,我有一个心得体会,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做到“三有”:心中有爱,心中有根,心中有梦。每个人都有梦,艺术家都是做梦的人,艺术创作便是梦开始的地方。遇到一个好的时代,小梦要变成大梦,变成中华文明复兴时期文艺发展的梦。

  中华艺术宫现在变成了全国瞩目的美术馆。美术馆是人民享受艺术的殿堂,我们有责任把好东西介绍给普通观众。所以,去年我们通过对美术史的梳理,讲述了一个文化自信的故事,并梳理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它们同正在展出的吸引各地观众纷至沓来的“现实的光芒”构成了一个系列——该展览将新中国优秀现代人物画作品集中在一起,讲述了中国老一辈艺术家如何坚守创作的规律和艺术家的良知,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时代使命。这些展览同时也开辟了很多的艺术讲座,展览档期的安排也可谓用心良苦。比如,做“历史的温度”的同时,引进“俄罗斯特列恰科夫国家画廊藏品巡展”,将中国油画百年的发展和俄罗斯油画的百年做比对。让中外美术比对、对话的目的,就是要展现在国际的大舞台上中外艺术同行是如何共同探讨人类的真善美的。按照“同行·对话”的模式,今年中华艺术宫还引进了吕贝尔茨的艺术展览,以他的作品与中国的写意绘画相比对。在今天这样一个形势下,我们有必要把互相融合、互相交流甚至是跨界交流的课题提供给大家,以立体的活动,打开新的认知窗口。

  继“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之后,上海市又推出了“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工程”。该项目将打破以往大型美术创作的局限,合文学、美术、影视三方之力,展现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提供文化源头上的支持。为了加强文化传播,我们从连环画开始着手,邀请全国优秀美术家参与创作,希望用认真创作的神话故事告诉大家,作品必须有深刻的内涵,才能变成流传广泛的优秀读本。这个创作工程不仅仅限于连环画、主题性绘画和雕塑,还有动漫、电影的创作。我希望能够以“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工程”为基础,构建中国自己的文化园,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梦。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兼秘书长徐里:

  走出去 沉下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两年来,广大美术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为人民而创作成为美术界的共识,一批反映时代特色、具有中国精神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

  两年来,中国美术家协会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已在广西、山东、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北京、陕西等地开展全国会员大培训,培训了千余名中国美协会员;深入开展“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几百位美术工作者分批赴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集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等采风写生,并成功举办“向人民汇报——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当代15位美术家、20位中青年画家作品展及其巡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如何催生优秀的美术作品?组织高水平的学术展览是个主要途径。中国美术家协会多年来把握大势,中心工作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大局展开,在党和国家的多个重要时间节点,推出很多主题鲜明、广受好评的大型展览。两年来,我们先后举办第六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新丝路·新起点——全国美术名家丝路行”主题创作展、第五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2016中国农民画作品展等品牌展览和精品学术展,并积极筹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和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展示,同时积极加快中国美术走出去的深度与广度,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国际巡展于新西兰、美国、意大利、白俄罗斯、日本等国举办。

  然而,这些成绩的取得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文艺界普遍存在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实困境,对此我们是有清醒认识的。避免浮躁心态、克服虚荣心理,平心静气、不忘初心,多从丰富的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多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捕捉灵感,多从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各艺术门类的交融中发掘创意、开阔视野、持续创新,多创作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体现时代特色、具有中国气派的精品力作,仍然是美术工作者最迫切的使命与任务。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展现人民精神风貌

  美术馆不是创作单位,但它可以通过展览来引领创作,所以展什么非常重要。

  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之后,中国美术馆积极响应,迅速制定并实施了“典藏活化”系列展览计划,首展举办了“人民的形象”大型展览,反映不同阶段美术家的创作,展现不同时期人民的精神面貌。它们也是今天的美术家向前辈学习如何深入生活、表现人民的范本。

  举办展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要让今天的年轻人知道,大师是如何成就的。这两年我们举办了“待细把江山图画——南京博物院藏傅抱石写生山水大展”“浑厚华滋本民族——黄宾虹诞辰150周年纪念特展”“赵望云写生作品展”等一系列展览,让全国的观众看到了中国画表现时代新气象中的创新发展。

  中国美术馆还举办了一系列主题展和学术展。如动员全国的画家到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去画少数民族题材,配合馆藏作品举办了表现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综合展览;动员全国著名美术家推荐年轻艺术家,举办“2016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家作品展”,鼓励青年美术家更好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举办了“中国写意——中国美术馆邀请展”,叙述和弘扬一个历久弥新的民族之诗性追求……

  作为国家美术馆,中国美术馆还要讲好中国故事,利用好国际平台。这两年,我们“走出去”,在法兰西学院、新加坡、墨西哥举办了中国写意展,并在墨西哥培训了100多位当地的志愿者,让他们来讲中国艺术。

  除了“走出去”,还要根据中国文化发展的形势,有意识地、有目的地、有的放矢地把外国的艺术“请进来”。比如,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请进了俄罗斯反法西斯题材的美术作品展,并举办了最大规模的珂勒惠支作品展。

  文化交流的本质是心与心的交流;中国文化走出去要有创新点,要把中国文化“走出去”变成中国文化被“请过去”。这是中国美术馆在文化交流中的两个核心理念。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

  觅生机 求深境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举人民中心之旗、树中国精神之魂、破精品高峰之题、倡扎根生活之风,既是一个经典的理论文献,又是指导我们工作、创作的行动纲领。

  广大美术工作者积极参与全国和各地的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他们更加坚定地站在时代生活的宽广大地上,来触及时代变革的深层内涵,贴近人民生活和人民精神的主题,组织了众多优秀的展览。比如,去年和今年的六七月份,中国美术学院有很多班级到浙江诸暨的大唐体验生活。诸暨大唐是中国的“袜都”,但是如今正在面临转型的痛苦,这样一个全球背景下袜子重镇的兴衰,以及背后每个个体的生活故事,给每个下乡的师生带来很多的体验和思考。为此,纤维艺术专业先后举办了几个展览来表现这个主题。这样的深入生活是以前所没有的。

  美术界还高度重视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与拓展。不仅仅在中国画界、书法界这些传统艺术领域重视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而且在油画界、版画界、雕塑界、新媒体艺术界,也都重视重塑中国写意精神,形成中国气派的油画、版画等艺术发展的新气象。中国美院还举办了多个有影响的美术创作和展览活动。比如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回到中国画的文化生态层面上,探讨其与生活相关联的展现方式,来重新揭示中国绘画发展的问题,从生态中觅生机,在活境中求深境。展览前两届的主题是横卷和册页,本届则为中堂,谓正大气象。还有今年中国油画学会举办的油画双年展,主题为“在意”,强调的也是中国写意之意对中国油画的内涵作用,来敦促油画家以饱满的中国式的写意油画来回馈世界。

  数字时代新兴媒体的艺术表现也受到重视。这支队伍一方面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对中国艺术精神传统的汲取,另一方面重视深入生活,发挥艺术领域的实验精神,与传统领域的艺术共生、互动,形成了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通过学习,我们更加坚定而深入地扎根时代生活;更加深入地梳理和吃透中国的文化精神,实现中国文化精神的时代转换和提升;更加有力地培养文化新人,建立了一支历史绘画、主题性绘画的新一代生力军。时代的现场、生活的现场,便是我们每个个体生命成长的现场。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院长田黎明:

  在生活中沉淀

  两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创作、研究及培养学者型、创造型和研究型人才方面,扎实积极地推进着。

  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之后,画院以集体组织或要求画家自己组成小组等形式,不断深入到农村、渔村、厂矿、军营等地,用心贴近在基层默默奉献的劳动者。从中,画家们深切感受到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和人文进取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即是传统文化所拥有的一种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真善美”境界,它们是艺术之美的源泉,也是生活之美的一种气韵和气象,加大了画家与劳动者之间默默的沟通。这种沟通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是一种感染,更是一种提升。

  很多画家到基层才渐渐意识到,以前下来的还是太少了。因为生活中需要被体认的那些无形的东西,常常就蕴藏在劳动者的言行和情感中。而只有到生活中来,艺术的语言才能不断呼吸生活中那些真善美的精神,进而被激发、被激活。如果艺术的语言一味地关在画室中,就容易被窒息、被重复,容易样式化。深入生活之后,中国劳动者身上那种勤劳、淳朴、智慧的美德,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一种人文精神的传承。我们的美术工作者,就在这样的真善美中被感化了,他们的笔墨自然就向着时代所倡导的人文精神贴近、生发。例如去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深入生活 表现时代”中国艺术研究院写生创作展,以及今年举办的“首届(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专题展‘澄怀味象——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精品展’”等,都是对此的展现和检阅,这也带动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整体的创作氛围。

  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如果创作者能够把握住时代的精神追求并将之转化为一种艺术语境,那么这种语境一定是当随时代的。而如果有了情感但在表达方式上没有新的语境流露,作品便很容易缺少艺术本身的一些品质。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要将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学识和学养,放到生活的土壤中去检验,看它们是否能够融合在一起。三者融合在一起所产生的那种感觉,才是土生土长的民族文化精神。这也是中国画目前面临的最大课题——把学术、学理和理念放到生活中去沉淀,然后再让学术回到文化精神上来,不断思考如何形成一种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语境。

  刊头题字:梁永琳

  版式设计:蔡华伟

  本版文章由徐红梅、吴艳丽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6年10月16日 12 版)

(责编:王政淇、崔东)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辽宁省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2. 安徽省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3. 南京:已采集核酸标本500万份
  4. 四平市政协原副主席田野接受纪律审查和监…
  5. 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